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迁移能力的研究

第一部分 引言第1-11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6-7页
 二、 本问题研究的现状第7-10页
  (一) 迁移研究的发展与趋向第7-9页
  (二) 中学物理教学对迁移问题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三、 本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思路第10-11页
第二部分 对培养中学生迁移能力的理论基点的若干思考第11-16页
 一、 迁移能力的界定第11-12页
  (一) 迁移能力的界定第11页
  (二) 迁移能力的特征第11-12页
 二、 中学教学中迁移能力培养的心理学基础第12-16页
  (一) 为什么可以培养迁移能力第12-14页
  (二) 如何培养迁移能力第14-16页
第三部分 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迁移能力的原则、内容与教育目标第16-24页
 一、 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迁移能力的原则第16-19页
  (一)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原则第16-17页
  (二) 在“最近发展区”内突出应变的原则第17页
  (三) 科学知识教育与科学方法教育相对独立原则第17-18页
  (四) 贯穿始终的长期性原则第18页
  (五) 开放性原则第18-19页
 二、 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迁移能力的内容第19-21页
  (一) 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第20页
  (二) 比较的方法第20页
  (三) 抽象与概括的方法第20-21页
  (四) 归纳的方法第21页
  (五) 等效的方法第21页
  (六) 控制变量法第21页
 三、 迁移能力外显第21-22页
 四、 中学物理教学中迁移能力的教育目标第22-24页
  (一) 感受与认识第23页
  (二) 理解性运用第23页
  (三) 应变性运用第23页
  (四) 反思第23-24页
第四部分 中学物理教学中迁移能力的培养模型与教学操作第24-28页
 一、 迁移能力的培养模型第24-26页
 二、 教学中培养迁移能力的基本操作第26-28页
  (一) 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中,结合问题解决进行迁移教学第26-27页
  (二) 在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中,结合问题解决、实验等进行迁移教学第27-28页
第五部分 本次培养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实践研究第28-48页
 一、 教学实践的组织第28-29页
  (一) 课程安排第28页
  (二) 组织协调第28页
  (三) 教学内容的组织第28-29页
 二、 教学实践的操作第29-37页
  (一) 工具第29-30页
  (二) 教学实验的实施第30-37页
 三、 教学实验的结果及讨论第37-45页
  (一) 各组测试的基本情况第37-44页
  (二) 关于本次实验中测量的内容效度与信度第44-45页
  (三) 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第45页
 四、 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第45-47页
  (一) Z检验说明实验处理X的效果是肯定的第45-46页
  (二) 从S的变化看本次的实验处理第46页
  (三) 实验处理X的培养效果存在性别差异第46-47页
 五、 教学策略建议第47-48页
结束语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注释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附录第5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共轭亚油酸对蛋黄脂肪酸组成调控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重组腺病毒介导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对恶性肿瘤生物治疗的临床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