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第1-7页 |
一、 再审程序的特点和功能 | 第7-12页 |
(一) 再审程序的特点 | 第7-9页 |
1 再审对象的特殊性和多元性 | 第7-8页 |
2 提起再审程序条件的法定性 | 第8页 |
3 发动再审程序的主体多样,再审案件的管辖法院复杂 | 第8页 |
4 有权发动再审程序的是具有审判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和法定人员 | 第8页 |
5 再审程序不是法定的必经程序,没有专门的审判程序 | 第8页 |
6 发动再审程序期限的不一致性 | 第8-9页 |
(二) 再审制度的价值功能 | 第9-12页 |
二、 提起再审的事由 | 第12-19页 |
(一) 境外提起再审的事由 | 第12-15页 |
(二) 我国提起再审的事由及缺陷 | 第15-17页 |
(三) 我国民事再审事由的重构 | 第17-19页 |
三、 关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而引起再审程序 | 第19-22页 |
(一) 我国对人民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而引起再审程序的规定 | 第19页 |
(二) 我国人民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而引起再审程序的反省 | 第19-22页 |
四、 关于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提出抗诉而引起再审程序 | 第22-28页 |
(一) 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提出抗诉而引起再审程序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二) 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提出抗诉而引起再审程序的缺陷 | 第23-25页 |
(三) 改革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提出抗诉而引起再审程序的设想 | 第25-28页 |
五、 关于当事人行使诉权提出再审申请而引起再审程序 | 第28-37页 |
(一) 我国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及其缺陷 | 第28-31页 |
(二) 国外的再审之诉 | 第31-33页 |
(三) 改革我国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的设想 | 第33-37页 |
结 论 | 第37-38页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