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高性能网络虚拟化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52页
   ·虚拟化技术第13-22页
     ·虚拟化技术发展历程第13-15页
     ·虚拟化技术概念和分类第15-22页
   ·I/O 虚拟化第22-41页
     ·概述第22-27页
     ·I/O 虚拟化过程第27-29页
     ·现有的网络虚拟化解决方案第29-37页
     ·新硬件技术对 I/O 虚拟化的支持第37-41页
   ·XEN的网络虚拟化及性能优化第41-49页
     ·Xen 虚拟机架构第42页
     ·Xen 网络虚拟化原理第42-44页
     ·Xen 网络虚拟化结构细节第44-45页
     ·Xen 网络虚拟化性能优化第45-49页
   ·本文工作第49-50页
   ·本文组织结构第50-52页
第二章 引入中断延迟技术的网络虚拟化架构第52-69页
   ·引言第52-53页
   ·XEN中引入延迟机制第53-56页
     ·网络硬件延迟机制介绍第53-54页
     ·引入延迟机制后 Xen 工作原理第54-55页
     ·模式自动切换第55-56页
   ·试验环境和初步结果评测第56-61页
     ·软硬件环境第56页
     ·优化实现步骤第56-57页
     ·测试方法第57-58页
     ·测评结果第58-61页
   ·建立模型及进一步优化第61-68页
     ·建立模型第61页
     ·优化工作以及性能第61-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三章 基于 SR-IOV 的网络虚拟化架构第69-99页
   ·概述第69-72页
   ·SR-IOV 介绍第72-79页
     ·SR-IOV 概念第72-74页
     ·SR-IOV 的功能模块第74-76页
     ·SR-IOV 的优势与不足第76-78页
     ·支持 SR-IOV 功能的 Intel 82576 千兆网络适配器第78-79页
   ·基于 SR-IOV 的 I/O 虚拟化架构第79-88页
     ·基于 SR-IOVI/O 虚拟化架构第80-82页
     ·SR-IOV 设备硬件初始化第82页
     ·SR-IOV 设备初始化与配置第82-84页
     ·VF 的分配与分离第84-85页
     ·PF 资源管理第85页
     ·PF 驱动与 VF 驱动之间通讯第85-86页
     ·架构安全第86页
     ·架构性能分析第86-87页
     ·架构的虚拟化开销分析第87-88页
   ·性能优化第88-94页
     ·试验环境第88-89页
     ·可屏蔽中断与非屏蔽中断优化第89-90页
     ·虚拟 EOI 优化第90-92页
     ·自适应中断合并优化第92-94页
   ·性能测试第94-98页
     ·SR-IOV 网络架构整体性能第94-95页
     ·VM 之间通讯性能第95-96页
     ·可扩展性第96-97页
     ·与半虚拟化架构比较第97-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动态二进制翻译器架构研究第99-160页
   ·进程级动态二进制翻译器 CROSSBIT 系统架构简介第99-105页
     ·CrossBit 概述第99-100页
     ·CrossBit 的系统框架第100-102页
     ·CrossBit 基本块的定义第102-103页
     ·CrossBit 的内存布局第103-104页
     ·CrossBit 的中间指令第104-105页
   ·分布式动态二进制翻译器 DISTRIBIT架构第105-122页
     ·分布式动态二进制翻译器第105-107页
     ·分布式动态二进制翻译器 DistriBit 的设计第107-109页
     ·分布式动态二进制翻译器 DistriBit 的架构第109-111页
     ·代码缓存管理策略第111-117页
     ·性能评估第117-122页
   ·动态二进制翻译平台的动态库支持架构第122-144页
     ·动态二进制翻译动态库现状及其挑战第122-123页
     ·动态二进制翻译平台动态库支持的设计思想第123-125页
     ·支持动态库支持的动态二进制翻译架构第125-135页
     ·动态库支持在 CrossBit 中的实现与分析第135-140页
     ·实验分析第140-144页
   ·通过代码复制动态构建热路径第144-159页
     ·热路径优化框架介绍第144-149页
     ·代码复制的实现第149-152页
     ·后端代码内存布局的重组以及数据分析第152-159页
   ·本章小结第159-16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60-163页
   ·总结第160-161页
   ·研究展望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0页
致谢第170-17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第172-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肠微型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可信普适服务的形式化分析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