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初步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23页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5页 |
一、 材料 | 第24-28页 |
1 、 病毒 | 第24页 |
2 、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3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4 、 主要器材 | 第25页 |
5 、 主要试剂配置 | 第25-28页 |
·抗原制备细胞培养用液 | 第25页 |
·杂交瘤细胞制备培养用液 | 第25-26页 |
·ELISA用液 | 第26-28页 |
·融合剂 | 第28页 |
·NTE | 第28页 |
二、 方法 | 第28-35页 |
1 、 RV抗原的制备 | 第28-29页 |
·病毒的繁殖 | 第28页 |
·病毒TCID_(50)的测定 | 第28-29页 |
·病毒粗提纯 | 第29页 |
·病毒蔗糖密度梯度离心 | 第29页 |
·提纯病毒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2 、 Balb/c小鼠免疫程序 | 第29页 |
3 、 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29-30页 |
·间接ELISA反应程序 | 第29-30页 |
·抗原包被浓度和抗体稀释度的确定 | 第30页 |
4 、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30-33页 |
·饲养细胞的制备 | 第30页 |
·SP2/0细胞的准备 | 第30页 |
·免疫脾细胞的制备 | 第30-31页 |
·融合方法 | 第31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31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克隆 | 第31-32页 |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32页 |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 | 第32-33页 |
5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33页 |
·腹水中单抗效价的测定 | 第33页 |
·单克隆抗体固相化ELISA法鉴定 | 第33页 |
6 、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应用 | 第33-35页 |
·单抗与不同科病毒的交叉反应 | 第33页 |
·单克隆抗体的细胞中和活力的测定 | 第33-34页 |
·与不同狂犬病病毒株的反应特性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一、 RV抗原的制备 | 第35-36页 |
1 、 病毒TCID_(50) | 第35页 |
2 、 病毒蛋白含量 | 第35-36页 |
二、 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36页 |
三、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36-37页 |
四、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 第37页 |
五、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37页 |
1 、 腹水中单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37页 |
2 、 单克隆抗体固相化ELISA法鉴定 | 第37页 |
六、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应用 | 第37-40页 |
1 、 交叉反应 | 第37-38页 |
2 、 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测定 | 第38-39页 |
3 、 与不同狂犬病病毒株的反应特性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5页 |
1 、 病毒的感染与提纯 | 第40页 |
2 、 小鼠的免疫 | 第40-41页 |
3 、 筛选系统的建立 | 第41页 |
4 、 细胞融合 | 第41-42页 |
5 、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和冻存 | 第42-43页 |
6 、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效价测定 | 第43-44页 |
7 、 单克隆抗体对病毒感染的抑制活力 | 第44页 |
8 、 ELISA方法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