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策、政论论文

我国当代公民意识及培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一、 公民及公民意识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第10-22页
 (一) “公民”概念的一般界定第10-14页
  1 、 “公民”概念的历史考察第10-12页
  2 、 与“公民”相关的其他概念第12-14页
 (二) 我国“公民”的产生及其概念的界定第14-16页
  1 、 近代中国“公民”的产生第14-15页
  2 、 当代中国“公民”的含义第15-16页
 (三) 当代中国的“公民意识”及其构成第16-22页
  1 、 独立的主体意识第18-19页
  2 、 积极的法治意识第19-20页
  3 、 自觉的权利义务意识第20页
  4 、 合理合法的民主平等意识第20-21页
  5 、 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的公德意识第21页
  6 、 顺应全球化潮流的国际意识第21-22页
二、 我国公民意识及其培养的实践考察第22-33页
 (一) 我国公民意识及其培养的现状第22-28页
  1 、 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第22-26页
  2 、 我国公民意识培养的现状第26-28页
 (二) 影响我国公民意识及培养良性发展的原因第28-33页
  1 、 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农业社会心态影响了公民意识的生长第28-30页
  2 、 西方文化的入侵对公民意识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消解第30-31页
  3 、 制度的不规范和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使公民意识的培养无所适从第31-32页
  4 、 我国现代教育中的某些缺陷削弱了公民意识培养的有效性第32-33页
三、 我国公民意识培养的现实选择第33-50页
 (一) 我国公民意识培养的现实基础第33-37页
  1 、 经济和经济体制基础第33-34页
  2 、 政治和法制基础第34-35页
  3 、 人文和社会基础第35-36页
  4 、 思想和道德基础第36-37页
 (二) 我国公民意识培养模式的选择第37-50页
  1 、 境外国家和地区公民意识培养模式的分析和借鉴第37-41页
  2 、 我国当代公民意识培养模式的选择第41-50页
   (1) 建构公民意识培养的理念第41-42页
   (2) 确立公民意识培养的目标第42-43页
   (3) 明确公民意识培养的基本要求第43-44页
   (4) 选择公民意识培养的途径第44-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应商关系管理研究
下一篇:金六福品牌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