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与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 1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概念和特点 | 第9页 |
|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 | 第9-10页 |
| ·林木细胞悬浮培养 | 第10页 |
| ·影响悬浮细胞系建立和再生的因素 | 第10-12页 |
| ·愈伤组织与细胞悬浮系建立 | 第10-11页 |
| ·细胞悬浮培养条件 | 第11页 |
| ·悬浮细胞系植株再生 | 第11-12页 |
| 2 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 | 第12-16页 |
|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概况 | 第12-13页 |
|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林木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 | 第15页 |
| ·植物体细胞融合研究 | 第15-16页 |
| 3 杨树细胞工程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杨树胚性细胞悬浮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 第19-3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 ·愈伤组织诱导 | 第19页 |
| ·继代培养及筛选 | 第19页 |
| ·胚性细胞悬浮培养 | 第19-20页 |
| ·悬浮细胞系生长特性的测定 | 第20页 |
| ·悬浮细胞系的分化与植株再生 | 第20-21页 |
|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 第2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1-30页 |
| ·愈伤组织诱导及胚性愈伤组织筛选培养和保持 | 第21-23页 |
| ·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 第23-24页 |
| ·悬浮细胞系的保持与生长特性 | 第24-28页 |
| ·悬浮细胞系生长特性 | 第24-25页 |
| ·不同培养密度对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 ·不同2,4-D浓度对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 ·蔗糖浓度对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悬浮细胞系的分化与植株再生 | 第28-29页 |
| ·悬浮细胞系的分化 | 第28-29页 |
| ·植株再生 | 第29页 |
|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 第29-30页 |
| 3 讨论 | 第30-34页 |
| ·愈伤组织培养 | 第30-31页 |
| ·悬浮细胞系的建立与保持 | 第31-32页 |
| ·悬浮细胞系的胚状体发生 | 第32-33页 |
| ·悬浮细胞系植株再生的影响因子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杨树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 第34-4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 ·植物材料 | 第34页 |
| ·CPW溶液 | 第34页 |
| ·混合酶液组成 | 第34页 |
| ·原生质体制备 | 第34-36页 |
| ·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 | 第34-35页 |
| ·叶片原生质体分离 | 第35页 |
| ·原生质体产量与活力测定 | 第35-36页 |
| ·PEG结合高pH高钙法诱导的原生质体融合 | 第36页 |
| ·观察与摄影 | 第36-3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 ·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因素 | 第37-40页 |
| ·酶液组成 | 第37页 |
| ·材料类型和取材时间 | 第37-39页 |
| ·酶解时间 | 第39页 |
| ·酶液渗透势 | 第39-40页 |
| ·PEG结合高pH高钙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体系 | 第40-41页 |
| ·融合液浓度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 | 第40页 |
| ·不同材料来源原生质体对融合的影响 | 第40页 |
| ·原生质体粘底现象对融合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 讨论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2-43页 |
| 图版Ⅰ | 第43-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