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奔的马--中西方美术中为何出现相似的奔马姿势
| 绪论 | 第1-8页 |
| 1 生活中的马 | 第8-10页 |
| ·关于马的历史和传说 | 第8-9页 |
| ·马的社会属性 | 第9-10页 |
| 2 马在中西美术中的表现 | 第10-12页 |
| ·中国美术史中的马 | 第10页 |
| ·西方美术史中的马 | 第10-12页 |
| 3 中西方艺术中的奔马 | 第12-21页 |
| ·西方美术史中的奔马 | 第14-18页 |
| ·英国地画雕刻中的奔马 | 第14页 |
| ·鲁本斯作品中的奔马 | 第14页 |
| ·席里柯笔下的奔马 | 第14-16页 |
| ·莱昂.科涅笔下的奔马 | 第16页 |
| ·斯塔布斯笔下的奔马 | 第16-17页 |
| ·版画上的奔马 | 第17-18页 |
| ·中国美术史中的奔马 | 第18-21页 |
| ·战国时期的车马图 | 第18页 |
| ·汉画像石上的奔马 | 第18-20页 |
| ·昭陵六骏中的奔马 | 第20-21页 |
| 4 有趣的相似以及相似背后的共性 | 第21-22页 |
| 5 共性背后的原因 | 第22-30页 |
| ·各自的传承性 | 第22页 |
| ·客观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矛盾 | 第22-25页 |
| ·日常的视觉习惯和审美期待 | 第25-27页 |
| ·为了表现力量、速度与动感 | 第27-28页 |
| ·为了表现艺术家的情绪与时代精神 | 第28-30页 |
| 6 自觉的结果 | 第30-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致谢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图版 | 第35-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