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5页 |
1.1 本论题的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1.1 本论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2 本论题的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1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数据来源 | 第12页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1.4.1 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 | 第12-14页 |
1.4.2 企业绩效 | 第14页 |
1.5 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 第14-15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2 本文结构 | 第15页 |
2. 资本结构基本理论 | 第15-26页 |
2.1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 第16-18页 |
2.1.1 净收益理论 | 第16-17页 |
2.1.2 净经营收益理论 | 第17-18页 |
2.1.3 传统理论 | 第18页 |
2.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18-24页 |
2.2.1 MM理论 | 第19-23页 |
2.2.2 权衡理论 | 第23-24页 |
2.3 新资本结构理论 | 第24-26页 |
2.3.1 代理理论 | 第25页 |
2.3.2 优序融资理论 | 第25-26页 |
2.3.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6页 |
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26-54页 |
3.1 文献回顾 | 第27-31页 |
3.2 研究基础与研究假设 | 第31-32页 |
3.3 研究样本和指标的选取 | 第32-45页 |
3.3.1 研究样本和数据的选取 | 第32页 |
3.3.2 指标的选取 | 第32-34页 |
3.3.3 指标的筛选 | 第34-45页 |
3.4 实证分析 | 第45-54页 |
3.4.1 对于1999年数据分析 | 第45-48页 |
3.4.2 对于2000年数据分析 | 第48-51页 |
3.4.3 对于2001年数据分析 | 第51-54页 |
4. 实证分析结论 | 第54-58页 |
5. 本文创新与不足的思考 | 第58-63页 |
5.1 本文的特点和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 第58-59页 |
5.1.1 本文的特点之一是研究数据具有时效性 | 第58页 |
5.1.2 本文的特点具有内容创新 | 第58-59页 |
5.1.3 方法创新 | 第59页 |
5.2 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59-61页 |
5.2.1 实证研究本身局限性 | 第59-60页 |
5.2.2 我们对绩效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第60页 |
5.2.3 我们对资本结构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第60-61页 |
5.3 对本文的思考及启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声明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