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导论 | 第1-16页 |
| ·全球环境状况与人居环境的研究 | 第7-8页 |
| ·中国当代居住环境概况 | 第8-9页 |
| ·“园林化居住小区”基本观念 | 第9-14页 |
| ·“园居”是东西方共同追求的理想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模式 | 第9-11页 |
| ·我国有悠久的园林设计历史与园居规划的传统可以借鉴 | 第11-12页 |
| ·园林化居住环境是当代人们追求的理想居住空间 | 第12-13页 |
| ·“居住小区”与“园林化居住小区” | 第13-14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及框架结构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我国和西方“园居”理念 | 第16-36页 |
| ·“园居”的内涵 | 第16页 |
| ·以中国传统为主体 | 第16-27页 |
| ·“园居”心理与价值取向 | 第17-22页 |
| ·环境心态 | 第17-18页 |
| ·设计价值观念 | 第18-19页 |
| ·居住心理 | 第19-22页 |
| ·“园居”思维方式与观念 | 第22-27页 |
| ·思维方式与环境设计 | 第22-23页 |
| ·时空观念与环境设计 | 第23-24页 |
| ·创作传统 | 第24-26页 |
| ·民俗观念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如何融汇东西方园林设计的长处 | 第27-36页 |
| ·选址的差异 | 第28-29页 |
| ·环境功能定位的区别 | 第29-30页 |
| ·空间环境问题 | 第30-32页 |
| ·设计表现手法的不同 | 第32-36页 |
| 第三章 “园林化居住小区”试作 | 第36-62页 |
| ·居住环境空间构成 | 第36-46页 |
| ·空间围合 | 第36-43页 |
| ·空间转换与动静的处理 | 第43-46页 |
| ·景观点设计 | 第46-52页 |
| ·山、水、石的设计 | 第46-49页 |
| ·植物 | 第49-52页 |
| ·小品(雕塑) | 第52页 |
| ·整体环境观 | 第52-62页 |
| ·集中绿地 | 第54-56页 |
| ·平台空间 | 第56-57页 |
| ·入口空间处理 | 第57-58页 |
| ·廊道 | 第58-59页 |
| ·停车场地 | 第59-62页 |
| 第四章 “园林化居住小区”理念指导下形成的指标体系 | 第62-68页 |
| ·“园林化居住小区”理念下的主体指标体系 | 第62-65页 |
| ·原有指标体系 | 第62-63页 |
| ·“园林化居住小区”中居住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 第63-65页 |
| ·园林化居住小区绿化指标扩充 | 第65-66页 |
| ·建立评审奖励制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