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初侵染源、发生动态和药剂防治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34页 |
1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 第19-24页 |
·玉米种子所带弯孢菌作为初侵染源的研究 | 第19-21页 |
·玉米种子表面弯孢菌分生孢子的存活力 | 第19-20页 |
·玉米种子内部带弯孢菌的存活力 | 第20页 |
·种子带弯孢菌对幼苗的侵染 | 第20页 |
·种子所带弯孢菌在田间对玉米的侵染 | 第20-21页 |
·玉米病残体作为初侵染源的研究 | 第21页 |
·田间病残体上弯孢菌的存活力 | 第21页 |
·室内玉米病叶上弯孢菌的存活力 | 第21页 |
·其他初侵染源的研究 | 第21-24页 |
·水稻和玉米弯孢菌株侵染小麦的研究 | 第21-22页 |
·水稻弯孢菌株侵染玉米的研究 | 第22页 |
·田间杂草上弯孢菌的分离 | 第22-24页 |
2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田间发生动态 | 第24-27页 |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情况调查 | 第24页 |
·不同长势的玉米发生弯孢菌叶斑病的情况调查 | 第24-25页 |
·生育期和叶位对病斑大小的影响 | 第25-26页 |
·生育期和叶位对病斑产孢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3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弯孢菌作用的研究 | 第27-34页 |
·杀菌剂对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 | 第27-29页 |
·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29页 |
·杀菌剂的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和药效持效期的研究 | 第29-32页 |
·杀菌剂对玉米的保护作用 | 第29-30页 |
·杀菌剂的治疗作用 | 第30页 |
·杀菌剂的药效持效期 | 第30-32页 |
·杀菌剂的大田小区药效试验 | 第32-3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4-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