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论文

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

1 导言第1-12页
   ·课程研究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第10-11页
   ·体育课程研究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呼唤第11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需要加强体育课程历史研究第11-12页
   ·本课题期待解决的问题与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2页
2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2-13页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跨度第12-13页
   ·研究分析的具体对象实体第13页
3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3-15页
   ·研究动机与设想第13页
   ·研究的基本原则第13-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4 体育课程相关问题研究综述第15-25页
   ·课程理论的研究进展及成果第16-24页
     ·关于课程的本质第16-22页
       ·课程--一个被多元理解的概念第16-19页
       ·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几个术语的含义第19-20页
       ·体育课程的概念第20-21页
       ·体育课程的特性第21-22页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第22-23页
     ·关于课程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第23-24页
   ·体育课程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第24-25页
5 清朝末期的体育课程(1840--1911)第25-44页
   ·社会背景第25-26页
     ·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第25-26页
     ·封建教育的日益空疏腐败第26页
   ·中国近代学制建立前的体育课程--兼论中国近代体育课程的渊源第26-34页
     ·教会学校的体育课程与西学东渐第26-29页
     ·洋务学堂与中国近代体育课程的萌芽第29页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体育课程设想及实践与中国近代体育课程的雏形第29-33页
     ·小结第33-34页
   ·癸卯学制时期的体育课程第34-44页
     ·钦定学堂章程中的体操课程第34页
     ·癸卯学制时期的体育课程第34-43页
       ·奏定学堂章程中有关体操课程的规定第35页
       ·中日体操课程的比较第35-37页
       ·癸卯学制体操课程的实施情况第37-40页
       ·癸卯学制时期体育课程的特点--兼评军国民体育教育思想第40-43页
         ·关于拿来主义体育课程模式第40-41页
         ·兵式体操为主的体操课程内容第41-42页
         ·癸卯学制时期体操课程的其他特点第42-43页
     ·清末学校文实分科及其体操课程的变化第43-44页
6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时期体育课程的演进(1912-1926)第44-59页
   ·壬子癸丑学制时期的体育课程(1912-1919)第44-52页
     ·社会背景第44页
     ·壬子癸丑学制时期体操课程的有关规定第44-46页
     ·壬子癸丑学制时期体操课程的实施情况第46-47页
     ·壬子癸丑学制时期体操课程的特点--兼论蔡元培体育教育思想及其课程理论第47-50页
       ·壬子癸丑学制时期的体操课程的特点第47-48页
       ·蔡元培的体育教育思想及其课程理论第48-50页
     ·壬子癸丑学制时期体操课程的历史评价第50-51页
     ·封建复古教育思潮泛滥对体育课程的影响第51-52页
   ·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前后的体育课程(1919-1926)第52-59页
     ·社会背景第52页
     ·军国民教育和兵式体操的衰落--壬戌学制及体操课程改革的先导第52-54页
       ·世界大战结束,国际联盟倡导和平,军国民教育已不再合世界潮流第53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军国民教育和兵式体操的急剧衰落第53-54页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输入,最终导致了军国民教育及学校兵操的消失第54页
     ·新学制下的体育课程及其特点第54-57页
       ·新学制下的体育课程第54-55页
       ·新学制下体育课程的特点第55-57页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课程理论对体育课程的影响第57-58页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第57页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课程理论对体育课程的影响第57-58页
     ·壬戌学制及其体育课程的历史意义第58-59页
   ·小结第59页
7 国民党统治时期体育课程发展史略(1927-1949)第59-78页
   ·社会背景第59-60页
   ·国民党统治时期有关体育课程的发展内容及其演变过程第60-72页
     ·有关体育课程的法令和颁布的体育课程标准第60页
     ·体育课程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第60-72页
       ·暂行课程标准时期的体育课程(1927-1931)第60-63页
       ·正式课程标准时期的体育课程(1932-1936)第63-66页
       ·修正课程标准时期的体育课程(1936--1940)第66-69页
       ·重新修正课程标准时期的体育课程(1940-1949)第69-72页
   ·体育课程的实施情况第72-75页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体育课程的影响第75-78页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第75页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体育课程的影响第75-78页
   ·国民党统治时期体育课程的历史评价第78页
8 新中国体育课程的发展(1949-2003)第78-126页
   ·关于新中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分期第78-80页
   ·新中国第一代体育课程的沿革及其利弊分析第80-105页
     ·建国初期的体育课程(1949--1957)第80-87页
       ·影响本期体育课程的社会历史条件第80-82页
       ·体育课程的演变和特点第82-87页
       ·小结第87页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体育课程(1958--1965)第87-94页
       ·社会背景第87-88页
       ·体育课程的演变和特点第88-94页
         ·社会主义时期教育方针的提出,明确了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第89页
         ·“教育革命”浪潮和“大跃进”冲击了正常的体育课程教学第89-90页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指导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第90-94页
       ·本期体育课程的基本估价第94页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体育课程(1966--1976)第94-96页
     ·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时期的体育课程(1977--1985)第96-103页
       ·社会背景第96页
       ·体育课程的演变和特点第96-103页
         ·课程(教学)计划等有关课程文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第96-98页
         ·本时期体育课程的主要标志--体育教学大纲的特点第98-102页
         ·体育课程实施和理论研究方面的特点第102-103页
       ·小结第103页
     ·新中国第一代体育课程的利弊分析第103-105页
   ·新中国第二代体育课程的特点与反思及面临的挑战第105-126页
     ·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的体育课程(1985-2003)第105-123页
       ·体育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第105-106页
       ·体育课程的演变和特点第106-120页
         ·课程(教学)计划等有关法规文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第106页
         ·本时期体育课程主要标志---体育教学大纲的演变及其特点第106-120页
       ·素质教育下体育课程教材改革探索--从体育教学大纲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120-123页
     ·新中国第二代体育课程的特征及反思第123-126页
       ·新中国第二代体育课程总体特征及其反思第123-125页
       ·新中国第三代体育课程面临的问题及挑战第125-126页
9 历史经验与启示第126-136页
   ·体育课程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第127-128页
   ·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多因素制约性第128-130页
   ·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性第130-131页
   ·体育课程发展的社会强制约性与历史局限性第131-132页
   ·体育课程演变过程中的“钟摆”现象第132-133页
   ·体育课程发展的动态性与阶段性第133-134页
   ·体育课程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第134-135页
   ·中国特色体育课程展望第135-136页
10 结论第136-138页
11 致谢第138页
12 主要参考文献第138-145页
13 附件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美国财务披露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和作用
下一篇:焊制三通管件塑性极限载荷的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