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经验分析法 | 第12-17页 |
·理论分析法 | 第17-20页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0页 |
·其它方法 | 第20-21页 |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盾构施工现场监测方案 | 第23-35页 |
·工程概况 | 第23页 |
·现场监测方案 | 第23-34页 |
·场地条件 | 第23-25页 |
·盾构工法施工原理 | 第25-26页 |
·仪器布置和埋设 | 第26-29页 |
·孔隙水压力监测 | 第29-31页 |
·地面沉降监测 | 第31页 |
·水平位移监测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现场监测结果整理及分析 | 第35-44页 |
·引言 | 第35页 |
·盾构机参数相关关系分析 | 第35-37页 |
·盾构机总推力与土舱压力的相关关系分析 | 第35-36页 |
·刀盘扭矩和盾构机总推力的相关关系分析 | 第36-37页 |
·土舱压力和出土率的相关关系分析 | 第37页 |
·超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土体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纵向地面变形 | 第39-40页 |
·横向地面沉降 | 第40页 |
·深层土体侧向变形 | 第40-42页 |
·土体长期沉降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隆起研究 | 第44-55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实测数据统计分析 | 第45-49页 |
·杭州地铁2号线某区间段 | 第45-46页 |
·杭州地铁1号线现场监测段 | 第46-49页 |
·盾构掘进参数对地面隆起的影响 | 第49-54页 |
·盾构推进影响区划分 | 第49页 |
·掘进参数对地面隆起的影响 | 第49-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盾构施工引起的施工沉降研究 | 第55-61页 |
·引言 | 第55页 |
·本章的计算模型与假定 | 第55-56页 |
·施工期间土体变形计算公式 | 第56-58页 |
·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变形计算公式 | 第56-57页 |
·正面附加推力引起的土体变形计算公式 | 第57-58页 |
·盾壳摩擦力引起的土体变形计算公式 | 第58页 |
·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计算公式 | 第58页 |
·算例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盾构施工引起的工后地面沉降研究 | 第61-70页 |
·引言 | 第61页 |
·土体应力释放率取值方法的研究 | 第61-64页 |
·基本假定 | 第61-62页 |
·隧道法向围压计算方法介绍 | 第62-63页 |
·隧道B点初始超孔压计算方法介绍 | 第63-64页 |
·土体应力释放率的计算 | 第64页 |
·盾构隧道轴线上方(B点)土体的初始超孔隙水压力计算 | 第64-66页 |
·隧道轴线上方土体(B点)的初始超孔隙水压力计算 | 第64-65页 |
·杭州地铁1号线实例分析 | 第65-66页 |
·地面长期沉降计算方法 | 第66-67页 |
·算例分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盾构施工工后土体固结沉降数值分析 | 第70-78页 |
·引言 | 第70页 |
·建立模型 | 第70-73页 |
·基本假定 | 第70页 |
·定义土体和衬砌的属性 | 第70-72页 |
·建立几何模型 | 第72页 |
·划分网格组 | 第72-73页 |
·定义施工阶段 | 第73页 |
·设定分析条件 | 第73页 |
·定义施工阶段 | 第73页 |
·结果分析 | 第73-77页 |
·地表固结沉降分析 | 第73-74页 |
·各土层固结沉降分析 | 第74-76页 |
·水平位移分析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本文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78页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