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线损计算及其在用电营销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页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7页 |
·线损计算方法的发展概况 | 第7-9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9-10页 |
·论文结构及各章节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电力网损综述 | 第11-15页 |
·电力网电能损耗 | 第11页 |
·线损的分类 | 第11-13页 |
·理论线损计算的目的 | 第13-15页 |
第三章 理论线损计算的数学模型及算法 | 第15-53页 |
·输电网(35kv及以上)理论线损计算 | 第17-20页 |
·计算输电线路损耗 | 第17-18页 |
·主变损耗电量计算 | 第18-19页 |
·公共线路线损电量分摊计算 | 第19-20页 |
·10kV(6kV)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 第20-37页 |
·配电线路等值电阻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配电变压器等值电阻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配电网中的电能损耗 | 第26页 |
·配电网线损计算的一般方法--均方根电流法 | 第26-28页 |
·配电网运行的综合经济效益 | 第28-32页 |
·算例 | 第32-37页 |
·低压网(400及以下)理论线损计算 | 第37-48页 |
·等值电阻法 | 第38-39页 |
·电压损失法 | 第39-43页 |
·台变(区)损失率法 | 第43-44页 |
·低压网损估计 | 第44-45页 |
·低压网损算例 | 第45-48页 |
·前推回代法 | 第48-51页 |
·馈线出口处每小时负荷功率的确定 | 第48-49页 |
·小电源节点每小时负荷功率的确定 | 第49页 |
·配变节点高压侧每小时负荷功率的确定 | 第49-50页 |
·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功率损耗计算 | 第50-51页 |
·计算步骤 | 第51页 |
·配电网内小电源的处理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无功补偿影响线损计算分析 | 第53-62页 |
·无功补偿的一般问题 | 第53-58页 |
·无功补偿对电压损失和电压损失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无功补偿经济当量 | 第54-55页 |
·无功补偿的效益分析 | 第55-58页 |
·无功补偿容量确定的一般方法 | 第58-62页 |
·从提高功率因数需要确定补偿容量 | 第58-59页 |
·从降低线损要求来确定补偿容量 | 第59-60页 |
·从提高运行电压确定补偿容量 | 第60-62页 |
第五章 供电企业用电营销MIS中线损计算 | 第62-70页 |
·算法的选用 | 第62-63页 |
·线损子系统总体设计 | 第63-67页 |
·计算软件分析 | 第63-64页 |
·方案设计 | 第64-65页 |
·线损管理子系统功能设计 | 第65-67页 |
·用电营销系统中线损计算的实现 | 第67-70页 |
·实际线损 | 第67页 |
·理论线损 | 第67-70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A 系统页面 | 第73-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