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章 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概述 | 第10-28页 |
1.1 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概念与性质 | 第10-12页 |
1.1.1 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概念 | 第10页 |
1.1.2 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性质 | 第10-12页 |
1.2 政府航运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的涵义与性质 | 第12-14页 |
1.2.1 航运行政法规的涵义与性质 | 第12-13页 |
1.2.2 航运行政规章的涵义与性质 | 第13-14页 |
1.3 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规范的价值目标 | 第14-19页 |
1.3.1 目的性价值 | 第15-16页 |
1.3.2 工具性价值 | 第16-19页 |
1.4 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功能和作用 | 第19-21页 |
1.4.1 政府航运意志形成和表达途径 | 第20页 |
1.4.2 协调航运经济关系功能 | 第20-21页 |
1.4.3 指导未来的预测功能 | 第21页 |
1.5 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立法规则 | 第21-28页 |
1.5.1 “法律优越”与“法律保留” | 第21-22页 |
1.5.2 “裁量行为”与“羁束行为” | 第22-23页 |
1.5.3 边际效益与效益最大化 | 第23-25页 |
1.5.4 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 | 第25-28页 |
第2章 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与航运市场经济行为的关系 | 第28-39页 |
2.1 政府航运行政干预与航运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关系 | 第28-34页 |
2.1.1 航运市场经济机制 | 第29-32页 |
2.1.2 政府航运行政干预 | 第32-33页 |
2.1.3 航运市场机制自我运行与政府航运行政干预度的确定 | 第33-34页 |
2.2 政府航运行政法与航运市场主体法的平衡问题 | 第34-39页 |
2.2.1 航运行政法与航运市场主体法法律结构类比 | 第35-37页 |
2.2.2 航运行政法与航运市场主体法功能互补 | 第37-38页 |
2.2.3 航运行政法与航运市场主体法供给度平衡 | 第38-39页 |
第3章 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新视野与法律经济分析 | 第39-53页 |
3.1 政府航运行政立法权范围界定的新动向 | 第39-47页 |
3.1.1 WTO对政府航运行政立法权范围的影响 | 第39-42页 |
3.1.2 中间调节机制对政府航运行政立法权范围的影响 | 第42-45页 |
3.1.3 非权力政府航运行政行为对政府航运行政立法权范围的影响 | 第45-47页 |
3.2 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法律经济分析 | 第47-53页 |
3.2.1 法律经济分析学基本理论 | 第47-48页 |
3.2.2 法律经济分析学的分析方法 | 第48-50页 |
3.2.3 对法律经济分析学的评析 | 第50-53页 |
第4章 我国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现状与不足 | 第53-59页 |
4.1 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现状 | 第53-54页 |
4.2 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存在的不足 | 第54-59页 |
4.2.1 航运行政立法泛化 | 第54-57页 |
4.2.2 航运市场主体法供给不足 | 第57-59页 |
第5章 国外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发展及对我国政府的借鉴作用 | 第59-82页 |
5.1 美国政府的航运行政立法行为 | 第59-66页 |
5.1.1 美国航运行政立法的沿革 | 第59-62页 |
5.1.2 美国航运行政立法的特征 | 第62-66页 |
5.2 欧盟的航运管理立法行为 | 第66-70页 |
5.2.1 欧盟基本航运管理法律制度 | 第67-69页 |
5.2.2 欧盟航运管理立法的特征 | 第69-70页 |
5.3 国外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对我国政府的借鉴作用 | 第70-74页 |
5.3.1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结合 | 第71页 |
5.3.2 体现现代航运行政法的价值趋向 | 第71-72页 |
5.3.3 政策与法律统一性 | 第72-73页 |
5.3.4 法律经济分析方法 | 第73-74页 |
5.3.5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 第74页 |
5.4 我国政府航运行政立法的发展与建议 | 第74-82页 |
5.4.1 完善航运行政立法程序 | 第74-75页 |
5.4.2 控制行政裁量权的创设 | 第75-76页 |
5.4.3 航运行政法的制定相对滞后于航运市场主体法 | 第76-77页 |
5.4.4 正确界定公私法的调整边界 | 第77-78页 |
5.4.5 注重对市场主体平等与自由权利的保护 | 第78-79页 |
5.4.6 注重航运竞争法中的合理性原则 | 第79-80页 |
5.4.7 发挥社会立法资源优势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