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水稻矮缩病毒S6、S11功能的研究 | 第1-4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水稻矮缩病毒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双杂交系统研究的进展 | 第15-18页 |
·病毒运动蛋白研究的进展 | 第18-19页 |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水稻矮缩病毒S6、S11与水稻内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 第19页 |
·巴斯德毕赤酵母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5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5页 |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1页 |
·试剂和酶 | 第21-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5页 |
·cDNA文库的构建 | 第25-26页 |
·RNA的分离纯化 | 第26-27页 |
·共转化验证在酵母中的相互作用 | 第27页 |
·蛋白作用的体外分析 | 第27-28页 |
·附加的双杂交验证 | 第28页 |
·通过5′RACE对所得到的3′片段进行扩增 | 第28-29页 |
·质粒DNA的制备 | 第29-30页 |
·碱法小量提取DNA | 第29-30页 |
·Kit法提取DNA | 第30页 |
·酵母基因组的提取 | 第30页 |
·RDV.S6、S11的PCR鉴定 | 第30页 |
·从TAE琼脂胶中回收DNA片段 | 第30-31页 |
·连接反应 | 第31页 |
·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1-32页 |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页 |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32-33页 |
·母菌株GS11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2页 |
·GS115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32-33页 |
·甲醇诱导的表达 | 第33页 |
·表达产物的电泳前处理 | 第33页 |
·Tricine-SDS-PAGE系统 | 第33页 |
·表达产物的检测 | 第33页 |
·表达产物转PVDF膜 | 第33-34页 |
·表达产物的免疫学鉴定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5-43页 |
·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35页 |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35-41页 |
·水稻cDNA文库的构建 | 第35页 |
·酵母细胞的共转化 | 第35页 |
·转化大肠杆菌 | 第35页 |
·蛋白质相互作用再验证 | 第35页 |
·酵母双杂交阳性克隆的获得 | 第35-36页 |
·与S6、S11作用的细胞因子的核酸、蛋白序列分析及同源搜索 | 第36-41页 |
·全长基因的克隆 | 第41页 |
·RDV Pns6的结构研究 | 第41页 |
·RDV Pns6与PVX细胞间运动缺陷株的互补实验 | 第41页 |
·RDV.S6编码的蛋白在烟草表皮细胞中的定位 | 第41页 |
·对Pns11蛋白的研究 | 第41-42页 |
·Pns11蛋白的细胞内定位的研究 | 第41-42页 |
·Pns11突变体与EGFP融合蛋白在烟草表皮细胞中的定位 | 第42页 |
·毕赤酵母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2页 |
·在酵母中表达出Pns6、Pns11蛋白,以作为结构分析和进一步的功能分析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3-45页 |
·进一步研究RDV运动蛋白的作用机制 | 第43-44页 |
·提高S6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水平的策略 | 第44页 |
·如何对Pns11蛋白的融合部分进行切割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5-46页 |
·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45页 |
·Pns6、Pns11在水稻细胞中的定 | 第45页 |
·与S6、S11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的获得 | 第45页 |
·利用5'RACE扩增所得到的基因片段 | 第45页 |
·RDV S6、S11在酵母中得到表达 | 第45-46页 |
第二部分 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is Growth Factor,hEGF)转化芦荟的研究 | 第46-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46-4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8-60页 |
·实验材料 | 第48-52页 |
·植物材料 | 第48页 |
·植物表达载体 | 第48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48页 |
·培养基 | 第48页 |
·试剂和酶 | 第48-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60页 |
·目的基因的获得 | 第52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页 |
·转基因植物的获得 | 第52-56页 |
·农杆菌转化法获得的基因植物 | 第52-55页 |
·基因枪转化法获得的基因植物 | 第55-56页 |
·直接注射法侵染植物 | 第56页 |
·转基因植物的分子检测 | 第56-60页 |
·转基因植物总DNA的提取 | 第56-57页 |
·转基因植物总DNA的PCR检测 | 第57页 |
·转基因植物总DNA的Southern blot分析 | 第57-58页 |
·转基因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58页 |
·转基因植物总RNA的Northern blot分析 | 第58-59页 |
·转基因植物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59-6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0页 |
·转基因植物的获得 | 第60-61页 |
·转基因植物的分子检测 | 第61-6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3-66页 |
·芦荟转化率低的可能原因 | 第63页 |
·目的基因在芦荟中表达量低的原因 | 第63-6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7页 |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66页 |
·获得了芦荟愈伤 | 第66页 |
·得到了转基因植株 | 第66页 |
·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分子检测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图 | 第73-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