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高大空间建筑空调技术回顾与展望 | 第12-16页 |
1.1 高大空间建筑的发展概况 | 第12页 |
1.2 高大空间建筑空调技术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1.3 现代高大空间建筑环境特征分析 | 第13-14页 |
1.3.1 建筑特征 | 第13页 |
1.3.2 负荷特性与环境控制要求 | 第13-14页 |
1.4 高大空间建筑分层空调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第14-16页 |
1.4.1 国外分层空调技术应用概况 | 第14页 |
1.4.2 国内分层空调技术应用概况 | 第14-15页 |
1.4.3 分层空调技术的发展趋向 | 第15-16页 |
2 高大空间建筑分层空调相关技术基础理论 | 第16-22页 |
2.1 分层空调冷负荷特性分析 | 第16-20页 |
2.1.1 分层空调冷负荷计算特点 | 第16页 |
2.1.2 分层空调冷负荷构成机理 | 第16-17页 |
2.1.3 分层空调冷负荷实用计算方法 | 第17-20页 |
2.2 高大空间内气流流动规律 | 第20-22页 |
2.2.1 射流基本理论 | 第20-22页 |
2.2.2 分层空调气流组织与射流流动 | 第22页 |
3 高大厂房分层空调应用研究原型的设定 | 第22-36页 |
3.1 高大厂房分层空调概述 | 第28-29页 |
3.1.1 气流组织形式 | 第28页 |
3.1.2 回风口的布置 | 第28页 |
3.1.3 送风口的型式 | 第28-29页 |
3.1.4 非空调区设置通风的原则 | 第29页 |
3.2 原型的选定 | 第29页 |
3.3 原型厂房分层空调夏季冷负荷计算 | 第29-34页 |
3.3.1 空调设计基础资料 | 第29-30页 |
3.3.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 第30页 |
3.3.3 分层空调夏季冷负荷计算 | 第30-34页 |
3.3.4 夏季分层空调能量节约率Psa | 第34页 |
3.4 原型厂房分层空调夏季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 第34-36页 |
4 高大厂房分层空调模型实验装置设计 | 第36-43页 |
4.1 模型实验的相似性原理 | 第36页 |
4.2 实验模型相似准则的确立 | 第36-37页 |
4.3 实验模型相似比例尺的确定 | 第37页 |
4.4 物理模型设计 | 第37-39页 |
4.4.1 几何构造设计 | 第37-38页 |
4.4.2 传热模拟设计 | 第38-39页 |
4.5 模型实验装置总成 | 第39-43页 |
4.5.1 送风系统设计 | 第39-40页 |
4.5.2 模型流场显示 | 第40-41页 |
4.5.3 主要测试仪器 | 第41页 |
4.5.4 实验装置调试与检测方法 | 第41-43页 |
5 模型实验计划以及数据采集、处理与记录 | 第43-56页 |
5.1 模型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43-44页 |
5.1.1 模型内测点布置 | 第43页 |
5.1.2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43-44页 |
5.1.3 工作区空气平均温度与各种影响因素拟合数学模型的确立 | 第44页 |
5.2 模型实验计划安排 | 第44-46页 |
5.3 测试过程与主要数据记录 | 第46-56页 |
5.3.1 夏季测试过程与主要数据记录 | 第46-49页 |
5.3.2 过渡季测试过程与主要数据记录 | 第49-51页 |
5.3.3 冬季测试过程与主要数据记录 | 第51-56页 |
6 高大厂房分层空调模型实验测试结果整理与分析 | 第56-73页 |
6.1 气流流型测试与分析 | 第56-57页 |
6.2 模型实验测试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第57-73页 |
6.2.1 夏季工况实验测试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第57-65页 |
6.2.2 过渡季工况实验测试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第65-68页 |
6.2.3 冬季工况实验测试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第68-73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73-75页 |
7.1 结论 | 第73-74页 |
7.2 几点建议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