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基于SMS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第一章 绪论第1-14页
 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及现状第7-8页
 1.2 基于GSM的短消息业务的发展及现状第8-12页
  1.2.1 短消息业务的起源第9页
  1.2.2 短消息业务的定义第9-10页
  1.2.3 短消息业务的系统构成第10-11页
  1.2.4 短消息业务的局限性第11页
  1.2.5 下一步发展方向第11-12页
 1.3 本论文的工作及结构第12-14页
第二章 GSM系统L3层协议分析与设计思想第14-24页
 2.1 GSM协议体系概述及其软件转化第14-15页
  2.1.1 GSM协议体系第14-15页
  2.1.2 GSM协议栈结构第15页
 2.2 L3层协议分析第15-20页
  2.2.1 无线资源管理实体(Radio Resource)第17-18页
  2.2.2 移动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第18页
  2.2.3 呼叫控制实体(Call Control)第18-19页
  2.2.4 补充业务实体(Supplementary Services)第19-20页
  2.2.5 点对点短消息实体(Short Message)第20页
  2.2.6 短消息小区广播单元(Short Message-Cell Broadcast)第20页
 2.3 L3层软件总体设计思想第20-23页
  2.3.1 信号定义第22页
  2.3.2 Task 主程序流程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点对点短消息协议实体程序设计第24-36页
 3.1 短消息实体结构框架第24-25页
  3.1.1 短消息连接层(SM-CM)单元功能及接口第25页
  3.1.2 短消息中继层(SM-RL)单元功能及接口第25页
  3.1.3 短消息传输层(SM-TL)单元功能及接口第25页
 3.2 短消息连接层(SM-CM)单元程序设计第25-29页
  3.2.1 SM-CM单元控制状态分析第25-26页
  3.2.2 SM-CM接口信号定义第26-27页
  3.2.3 SM-CM单元控制流程第27-29页
 3.3 短消息中继层(SM-RL)单元程序设计第29-34页
  3.3.1 SM-RL单元控制状态分析第29-30页
  3.3.2 SM-RL接口信号定义第30页
  3.3.3 SM-RL单元控制流程第30-34页
 3.4 短消息传输层(SM-TL)单元程序设计第34-35页
  3.4.1 TS接口信号定义第34页
  3.4.2 SM-TL单元程序逻辑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应用层软件结构及前台程序总体设计第36-49页
 4.1 应用层软件简介第36-37页
 4.2 应用层软件结构第37-40页
  4.2.1 后台过程第38页
  4.2.2 前台(Foreground Layer)第38-39页
  4.2.3 通用接口模块(GIM)第39-40页
 4.3 前台软件机制第40-45页
  4.3.1 概述第40-41页
  4.3.2 前台程序中重要的数据结构第41-43页
  4.3.3 handler(处理器)堆栈处理过程第43-44页
  4.3.4 handler(处理器)内部结构第44-45页
 4.4 前台程序设计的主流程第45-46页
  4.4.1 前台作业afshTask第45-46页
  4.4.2 前台主函数afshMain第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9页
第五章 短消息前台软件设计第49-58页
 5.1 短消息软件设计概述第49-50页
 5.2 设计一个HANDLER第50-51页
  5.2.1 简介第50页
  5.2.2 handlerFunction(处理函数)第50页
  5.2.3 Context数据第50-51页
  5.2.4 handler函数的框架结构第51页
 5.3 短消息EDIT HANDLER设计实例第51-55页
  5.3.1 Edit Handler I/O列表第51-52页
  5.3.2 Edit Handler程序框架第52-55页
  5.3.3 小结第55页
 5.4 前台软件测试与结果第55-56页
  5.4.1 单元测试简介第55-56页
  5.4.2 测试结果第56页
 5.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基于GSM网络的短消息数据业务实现第58-68页
 6.1 引言第58页
 6.2 系统概述及设计原则第58-59页
 6.3 RWPQS系统的组成结构第59页
 6.4 GSM模块的实现方案第59-60页
 6.5 GSM模块的实现方法第60-64页
  6.5.1 GSM操作模块第60-63页
  6.5.2 实际系统框图第63-64页
 6.6 监控模块的系统结构第64-67页
  6.6.1 信息查询子模块第65-66页
  6.6.2 用户管理子模块第66页
  6.6.3 自动发送子模块第66-67页
  6.6.4 信息发送子模块第67页
 6.7 RWPQS系统特点第67页
 6.8 本章小节第67-68页
第七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附录: 缩略语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民航客运应用收益管理的条件及策略
下一篇:土地使用权抵押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