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水泥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硅酸盐类水泥非常早期水化特性与凝结机理的讨论

第一章 概述第1-13页
 1. 我国水泥标准的发展第9-11页
 2. 水泥标准执行中的难点第11-12页
 3. 水泥性能检测方法的改进第12-13页
第二章 非国家标准的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方法第13-15页
 1. 机械式替代人工操作第13页
 2. 自动化式替代人工操作第13-14页
 3. 升温快速测定法第14-15页
第三章 水泥凝结的机理第15-19页
 1. 水泥凝结的概念第15-16页
 2. 水泥的凝结机理第16-17页
 3. 影响水泥凝结时间的因素第17-19页
  (1) 水泥组成第17页
  (2) 石膏缓凝剂的掺量和种类第17页
  (3) 水泥细度第17-18页
  (4) 外加剂第18页
  (5) 水泥浆体的制备和养护制度第18页
  (6) 水泥的水化速度—各因素的综合体现第18-19页
第四章 试验设计要点与试验内容第19-28页
 1. 试验设计要点第19页
 2. 实验内容第19-28页
  (1) 混样第19-20页
  (2) 水泥中酸不溶物含量测定第20-22页
  (3) 化学结合水量的测定第22-23页
  (4) 水泥净浆与水泥—水悬浮液的电导测定第23-24页
  (5) 水泥—水悬浮液的Ca~(+2)、OH~(-1)浓度测定第24-26页
  (6) 水泥水化使用的水灰比第26页
  (7) 计算机采集数据第26-27页
  (8) 实验样品来源第27-28页
第五章 理论分析与结果讨论第28-53页
 1. 样品的性能指标及其讨论第28-31页
 2. 水泥净浆与水泥—水悬浮液的电导第31-35页
 3. 悬浮液相中[Ca]~(+2)、[OH]~(-1)浓度第35-38页
 4. 水泥样品中的酸不溶物含量第38-39页
 5. 水泥样品的化学结合水量第39-41页
 6. 实验结果与水泥凝结时间的关系第41-45页
 7. 水泥净浆凝结机理的讨论第45-48页
 8. 多因素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第48-51页
  (1) 灰色系统理论第49页
  (2) 灰色关联分析第49-50页
  (3) 分析与讨论第50-51页
 9. 水泥凝结时间预测第51-53页
  (1) 模型及其建立过程第51-52页
  (2) 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线性校验第52-53页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数据第53-74页
 1. 水泥样品技术指标第53-55页
 2. 水泥净浆电导检测结果第55-57页
 3. 水泥悬浮液电导检测结果第57-59页
 4. 水化液相检测结果第59-61页
  (1) 实验计算公式第59页
  (2) 计算结果第59-61页
 5. 水泥样品酸不溶物的测定第61-64页
  (1) 不溶物的质量百分数计算公式:第61页
  (2) 计算结果第61-64页
 6. 水泥样品化学结合水量的测定第64-66页
  (1) 化学结合水量计算公式第64页
  (2) 计算结果第64-66页
 7. 实验结果的处理——关联度计算第66-73页
  (1) 理论基础第66-67页
  (2) 关联度的理论计算第67-68页
  (3) 关联度计算结果第68-69页
  (4) 凝结时间的预测第69-73页
 8. 设备与试剂第73-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虫霉目真菌资源调查和块耳霉菌株(Taian00927)的研究
下一篇:烟草品种对野火病的抗性鉴定与生化抗病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