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虫霉目真菌资源调查和块耳霉菌株(Taian00927)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虫霉目的分类革沿 | 第9-11页 |
1.2 蚜霉菌的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3 块耳霉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2.1 山东省虫霉目真菌资源调查 | 第19页 |
2.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 第19页 |
2.1.2 调查方法 | 第19页 |
2.1.3 虫霉菌种的鉴定、保存及分离培养方法 | 第19页 |
2.1.4 虫霉菌种类估计 | 第19页 |
2.2 块耳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19-20页 |
2.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2.2.1.1 菌株来源 | 第19页 |
2.2.1.2 环境因子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1.3 环境因子对固体平板培养性状的影响 | 第20页 |
2.3 块耳霉侵染寄主棉蚜机制的研究 | 第20-22页 |
2.3.1 材料 | 第20-21页 |
2.3.2 方法 | 第21-22页 |
2.4 生物测定块耳霉对桃蚜的毒力 | 第22-24页 |
2.4.1 材料 | 第22页 |
2.4.2 生物测定方法 | 第22页 |
2.4.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2-24页 |
2.5 块耳霉与化学农药相容性的研究 | 第24-26页 |
2.5.1 材料 | 第24-25页 |
2.5.2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2.5.3 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8页 |
3.1 山东省虫霉菌资源 | 第26-39页 |
3.1.1 山东省虫霉菌种类调查及分布 | 第26-38页 |
3.1.2 种类检索表 | 第38-39页 |
3.1.3 虫霉菌种类估计 | 第39页 |
3.1.4 虫霉菌的发生及流行特征 | 第39页 |
3.2 块耳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39-42页 |
3.2.1 环境因子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2 环境因子对固体培养性状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 块耳霉侵染寄主棉蚜机制的研究 | 第42-50页 |
3.3.1 组织病理学侵染过程 | 第42-43页 |
3.3.2 酶活性测定 | 第43-50页 |
3.4 生物测定块耳霉对桃蚜的毒力 | 第50-51页 |
3.4.1 生测概况 | 第50页 |
3.4.2 TDM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50-51页 |
3.4.3 块耳霉毒力评价 | 第51页 |
3.5 块耳霉与化学农药的相容性 | 第51-58页 |
3.5.1 杀虫剂对块耳霉菌落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 第51-55页 |
3.5.2 杀真菌剂对块耳霉菌落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 第55-58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8-62页 |
4.1 虫霉菌种类资源与流行 | 第58页 |
4.2 块耳霉生物学特性 | 第58页 |
4.3 块耳霉对寄主棉蚜的组织病理学侵染过程 | 第58-60页 |
4.4 生物测定块耳霉对桃蚜的毒力 | 第60页 |
4.5 化学农药对块耳霉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英文摘要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一 | 第73-74页 |
附录二 | 第74-76页 |
附录三 | 第76-81页 |
附录四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