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3页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6-8页 |
1.1.1 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的产生和发展 | 第6-8页 |
1.1.2 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的可视化应用研究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连杆机构简介 | 第8-11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2.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 第13-20页 |
2.1 杆组理论简介 | 第13-14页 |
2.2 位置、速度、加速度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 | 第14-16页 |
2.2.1 单构件(曲柄)的基本数学模型: | 第14页 |
2.2.2 双杆组的基本数学模型: | 第14-16页 |
2.3 运动学分析结果 | 第16-20页 |
3. 平面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分析 | 第20-42页 |
3.1 机构动力学分析模型 | 第21-22页 |
3.2 机构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22-27页 |
3.2.1 形函数和广义坐标 | 第22-23页 |
3.2.2 梁单元变形时的运动学关系 | 第23-24页 |
3.2.3 单元运动微分方程 | 第24-26页 |
3.2.4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26-27页 |
3.3 振型叠加法闭式算法 | 第27-31页 |
3.3.1 常系数二阶微分方程组的解法 | 第28-30页 |
3.3.2 变系数二阶微分方程组的解法 | 第30-31页 |
3.4 响应计算中的一些算法 | 第31-33页 |
3.4.1 杜哈美积分的计算 | 第31-32页 |
3.4.2 特征值问题 | 第32-33页 |
3.5 动应力计算 | 第33-34页 |
3.6 横向弹性位移、纵向弹性位移计算 | 第34页 |
3.7 平面连杆机构振动特性分析 | 第34-35页 |
3.8 各项计算、分析结果: | 第35-42页 |
4. 机构弹性动力学分析中的可视化应用 | 第42-58页 |
4.1 概论 | 第42-43页 |
4.2 可视化技术研究的三个层次 | 第43-44页 |
4.3 有限元中的可视化技术 | 第44页 |
4.3.1 标量场的可视化技术 | 第44页 |
4.3.2 矢量场的可视化技术 | 第44页 |
4.4 可视化软件的功能要求及发展趋势 | 第44-45页 |
4.5 弹性连杆机构动力学可视化研究 | 第45-46页 |
4.6 所用软件介绍 | 第46-47页 |
4.7 MATLAB语言与ACTIVEX技术 | 第47-49页 |
4.8 基于MATLAB的连杆机构动力学可视化具体应用 | 第49-55页 |
4.8.1 三维显示 | 第49-51页 |
4.8.2 动画显示 | 第51-53页 |
4.8.3 颜色映射 | 第53-55页 |
4.9 VB调用MATLAB的具体应用 | 第55-58页 |
5. 基于ADAMS的连杆机构动力学可视化应用 | 第58-64页 |
5.1 软件介绍 | 第58-59页 |
5.2 实例分析 | 第59-64页 |
5.2.1 曲柄滑块机构分析: | 第59-62页 |
5.2.2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