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皮肤肿瘤论文

乙酰乳香酸(BC-4)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及黑色素瘤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第一部分 乙酰乳香酸(BC-4)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第1-120页
 缩略词一览表第8-9页
 摘要第9-15页
 Abstract第15-23页
 前言第23-25页
 实验材料第25-29页
 实验方法第29-47页
 实验结果第47-103页
  一.BC-4抗肿瘤恶性增殖作用第47页
  二.BC-4对HL-60人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第47-50页
   1.形态学观察第47-48页
   2.NBT还原能力第48-50页
  三.BC-4对黑色素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第50-57页
   1.BC-4对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第50-56页
     ·BC-4对B16F10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第50页
     ·BC-4对B16F10细胞形态的影响第50页
     ·BC-4对B16F10细胞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第50-53页
     ·BC-4对B16F10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第53页
     ·BC-4对B16F10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第53-56页
     ·BC-4对B16F10细胞拓扑异构酶活性的影响第56页
   2.BC-4对MV3人黑色素瘤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第56-57页
     ·BC-4对MV3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第56页
     ·BC-4对MV3细胞形态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BC-4对MV3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第57页
     ·BC-4对MV3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第57页
  四.BC-4对人胃癌细胞碱性磷酸酶(AKP)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第57-64页
   1.BC-4对BGC-803人胃癌细胞AKP及LDH活性的影响第57页
   2.BC-4对BGC-823人胃癌细胞AKP及LDH活性的影响第57-64页
  五.BC-4对T24人膀胱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第64-78页
   1.形态学观察第64页
   2.流式细胞仪检测第64页
   3.DNA ladder分析第64-68页
   4.分子机理研究第68-78页
     ·Western杂交检测caspase-8酶原的降解第68页
     ·RT-PCR检测Fas、TRAIL-R1、TRAIL-R2、FasL、TRAIL、c-jun及TNF mRNA的表达第68-72页
     ·Caspase抑制剂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第72页
     ·BC-4未引起HT-1376人膀胱癌细胞凋亡第72-75页
     ·Western杂交检测P21/WAF1及Bcl-2表达第75页
     ·PDTC及Pifithrin-α对P21/WAF1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第75-78页
  六.BC-4对人乳腺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第78-80页
   1.对MDA-MB-468、MDA/NEO、MDA/HER-2的诱导凋亡作用第78页
   2.SKBR-3细胞对凋亡的耐受性第78-80页
   3.分子机理研究第80页
     ·Western杂交检测caspase-8、P21/WAF1及Bcl-2表达第80页
     ·逆转录-PCR(RT-PCR)检测EGFR、c-erbB-2 mRNA的表达第80页
  七.IFN_v对MV3人黑色素(?)细胞的凋亡增敏作用第80-85页
   1.IFN_v对MV3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第80-83页
   2.IFN_v对MV3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第83页
   3.IFN_v对MV3细胞的凋亡增敏作用第83页
   4.BC-4对MV3人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机理研究第83-85页
  八.BC-4对HT-1080人纤维肉瘤细胞的作用第85-91页
   1.BC-4对HT-1080细胞Ⅳ型胶原酶分泌及活性的影响第85页
   2.BC-4对HT-1080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第85-91页
     ·形态学观察第85-88页
     ·DNA ladder分析第88页
     ·流式细胞仪检测第88-91页
  九.BC-4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第91-94页
   1.BC-4对EC-304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DNA、RNA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第91页
   2.BC-4未引起原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第91-94页
  十.BC-4对S180小鼠肉瘤、H22小鼠肝癌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作用第94-95页
  十一.BC-4对B16BL6小鼠黑色素瘤自发性肺转移的实验治疗第95-103页
   1.BC-4对B16BL6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第95页
   2.BC-4对B16BL6细胞小鼠爪垫皮下生长的影响第95-96页
   3.BC-4对B16BL6细胞小鼠自发性肺转移的实验性治疗第96-103页
 讨论第103-113页
 结论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0页
第二部分 黑色素瘤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120-167页
 摘要第121-123页
 Abstract第123-126页
 前言第126-128页
 实验材料第128-131页
 实验方法第131-138页
 实验结果第138-159页
  一、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性能与其基本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第138-144页
   1.重组基底膜侵袭能力第138页
   2.细胞运动能力第138页
   3.黑色素含量第138页
   4.Ⅳ型胶原酶分泌第138-139页
   5.端粒酶活性第139页
   6.相关性分析第139-144页
  二、高分子量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W-MAA)在人黑色素瘤细胞运动中的作用第144-151页
   1.HMW-MAA从单克隆抗体对MV3细胞运动的抑制作用第144页
   2.HMW-MAA从单克隆抗体对T24人膀胱癌细胞运动的影响第144页
   3.HMW-MAA不同表达水平的黑色素瘤细胞运动能力的比较第144页
   4.胰酶消化对MV3细胞HMW-MAA表达及细胞运动的影响第144-151页
   5.反义核苷酸对MV3细胞运动的影响第151页
   6.HMW-MAA在MV3细胞表面分布及HMW-MAA在细胞运动过程中的循环第151页
  三、稳定表达红色及绿色荧光蛋白的MV3细胞系的建立第151-159页
   1.DsRed1基因的亚克隆第151-152页
   2.细胞转染pcDNA3/DsRed1及pEGFP-N1/2/3第152-159页
 讨论第159-162页
 结论第162-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67页
第三部分 综述第167-191页
 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究策略及进展第168-191页
个人简历第191-194页
致谢第194-196页
Stipendienurkunde第196-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去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的肿瘤化学预防和抗骨质疏松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利奈唑酮和3,5-取代新噁唑烷酮的合成研究及抗菌活性测定与三环配能关键中间体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