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的意义 | 第5页 |
1.2 国内外网络管理的研究概况 | 第5-6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 第6-9页 |
第二章 网络管理概述 | 第9-15页 |
2.1 网络和网络管理员 | 第9页 |
2.2 网络管理和网络管理系统 | 第9-10页 |
2.3 网络管理的功能域 | 第10-12页 |
2.3.1 配置管理 | 第10页 |
2.3.2 故障管理 | 第10-11页 |
2.3.3 性能管理 | 第11页 |
2.3.4 安全管理 | 第11-12页 |
2.3.5 记帐管理 | 第12页 |
2.4 网络管理逻辑模型 | 第12-15页 |
2.4.1 网络管理的三要素 | 第12-14页 |
2.4.2 网络管理过程的驱动 | 第14-15页 |
第三章 TCP/IP网络的管理协议—SNMP | 第15-22页 |
3.1 TCP/IP的网络管理模型 | 第15-16页 |
3.2 管理信息 | 第16-17页 |
3.2.1 管理信息库MIB | 第16页 |
3.2.2 管理信息结构 | 第16-17页 |
3.2.3 MIB对象名字的结构和表示 | 第17页 |
3.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 第17-22页 |
3.3.1 传输协议的选择 | 第18-19页 |
3.3.2 SNMP协议数据单元 | 第19页 |
3.3.3 SNMP的报文格式 | 第19-22页 |
第四章 网络拓扑结构的自动发现 | 第22-40页 |
4.1 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 第22-23页 |
4.1.1 TCP/IP互连网的路由选择 | 第22页 |
4.1.2 直接投递和间接投递 | 第22-23页 |
4.1.3 IP路由表 | 第23页 |
4.1.4 缺省路由和特定主机路由 | 第23页 |
4.2 利用路由表发现互联网络的拓扑结构 | 第23-25页 |
4.3 程序实现 | 第25-29页 |
4.3.1 主要的数据结构 | 第25页 |
4.3.2 算法4.1的主要流程 | 第25-27页 |
4.3.3 算法4.1的一些说明 | 第27-28页 |
4.3.4 算法4.1的进一步讨论 | 第28-29页 |
4.4 利用RIP协议发现互联网络的拓扑结构 | 第29-32页 |
4.4.1 选路信息协议(RIP) | 第29页 |
4.4.2 RIP报文的格式 | 第29-31页 |
4.4.3 RIP编址约定 | 第31页 |
4.4.4 RIP报文的发送 | 第31-32页 |
4.5 利用RIP协议发现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思想 | 第32-37页 |
4.5.1 程序实现 | 第32-35页 |
4.5.2 对算法4.2的说明 | 第35-37页 |
4.6 不同网络规模下算法4.1和算法4.2的比较 | 第37-38页 |
4.7 实现的结果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局域网内设备信息的获取 | 第40-49页 |
5.1 IP地址范围的确定 | 第40-41页 |
5.2 利用ICMP判断主机的可达性 | 第41-45页 |
5.2.1 互连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 第41-42页 |
5.2.2 PING的实现 | 第42-43页 |
5.2.3 域名解析 | 第43-44页 |
5.2.4 利用多线程的程序实现 | 第44-45页 |
5.3 利用广播报文判断主机的可达性 | 第45-47页 |
5.3.1 TCP/IP互连网上的广播 | 第45-46页 |
5.3.2 利用发送SNMP广播报文来获取局域网内设备信息 | 第46页 |
5.3.3 程序的实现(算法5.2) | 第46-47页 |
5.4 实现结果 | 第47-48页 |
5.5 不同网段下算法5.1和算法5.2的比较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管理功能的实现 | 第49-55页 |
6.1 网络管理系统 | 第49页 |
6.2 配置管理 | 第49-53页 |
6.2.1 系统信息 | 第49-50页 |
6.2.2 接口配置信息 | 第50-51页 |
6.2.3 IP协议信息 | 第51-52页 |
6.2.4 TCP协议信息 | 第52-53页 |
6.3 故障管理 | 第53页 |
6.3.1 单个网络中主机连通状况的监测 | 第53页 |
6.3.2 互连网络连通状况的监测 | 第53页 |
6.4 性能管理 | 第53-55页 |
总结 | 第55-56页 |
未来的研究工作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 谢 | 第59-60页 |
附录: 主要算法流程 | 第60-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