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 第1-7页 |
全文摘要 | 第7-10页 |
上篇 解脲支原体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状况及耐药机理的研究 | 第10-44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解脲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 第13-24页 |
第一节 中英文摘要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一) 主要试剂 | 第15页 |
(二)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16页 |
(三) 解脲支原体标准株 | 第16页 |
(四) Uu培基制备 | 第16页 |
(五) 药物液配制 | 第16-17页 |
(六) 标本收集 | 第17页 |
(七) 实验方法 | 第17页 |
(八) 统计学分析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结果 | 第18-21页 |
(一) 7种抗菌药体外抗Uu标准株的敏感性测定 | 第18页 |
(二) 7种抗菌药体外抗Uu分离株的敏感性测定 | 第18-19页 |
(三) 临床Uu分离株中7种抗生素MIC的Ridit分析 | 第19-20页 |
(四) 四环素中敏以上Uu株对其他抗菌药的MIC分布 | 第20-21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21-24页 |
第三章 解脲支原体耐药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24-44页 |
第一节 中英文摘要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26-36页 |
(一)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二) 培养基与缓冲液 | 第27页 |
(三)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四) 标准菌株 | 第28页 |
(五) DNA提取 | 第28-30页 |
(六) PCR扩增tet M基因片段 | 第30-32页 |
(七) PCR产物的Dig标记与斑点杂交(Dot Blot) | 第32-36页 |
第三节 结果 | 第36-40页 |
(一) Uu分离株tet M基因的扩增 | 第36页 |
(二) tet M PCR产物的酶切反应及敏感性试验 | 第36-37页 |
(三) tet M基因检测与MIC的关系 | 第37-38页 |
(四) tet M PCR产物的斑点印迹/杂交结果 | 第38-39页 |
(五) 高危人群的tet M检测 | 第39页 |
(六) tet M PCR产物的酶切多态性 | 第39-40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40-44页 |
下篇 生殖支原体的首次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状况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第44-76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45-47页 |
第二章 中国首批生殖支原体 分离及鉴定情况的初步报告 | 第47-61页 |
第一节 中英文摘要 | 第47-49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一)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9页 |
(二) 标本来源 | 第49页 |
(三) 取材方法 | 第49页 |
(四) 培养方法 | 第49-50页 |
(五) PCR检测 | 第50-51页 |
(六) 电镜观察 | 第51页 |
(七) 统计学处理 | 第51-52页 |
第三节 结果 | 第52-56页 |
(一) 各地高危人群Mg分离培养结果 | 第52页 |
(二) 不同性别两组人群的Mg分离结果 | 第52-53页 |
(三) Mg初代分离株生长情况、PCR结果及其背景资料 | 第53-54页 |
(四) Mg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电镜观察 | 第54-56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56-61页 |
第三章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泌尿生殖道标本的生殖支原体 | 第61-76页 |
第一节 中英文摘要 | 第61-62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62-66页 |
(一) 主要试剂 | 第62页 |
(二)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2页 |
(三) 标本来源 | 第62页 |
(四) 取材方法 | 第62-63页 |
(五) PCR方法 | 第63-64页 |
(六) 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 | 第64页 |
(七) PCR产物回收与纯化 | 第64页 |
(八) PCR产物的Dig标记 | 第64页 |
(九) PCR产物的Southern转移 | 第64-65页 |
(十) 杂交反应 | 第65页 |
(十一) 显色检测 | 第65-66页 |
第三节 结果 | 第66-73页 |
(一) 特异性试验 | 第66-67页 |
(二) 敏感性试验 | 第67页 |
(三) Mg-DNA的Southern-blot分析 | 第67-68页 |
(四) 多对引物扩增标本中Mg-DNA | 第68-69页 |
(五) 现场标本Mg的PCR检测 | 第69-73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综述 | 第80-91页 |
1.与艾滋病相关的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 第80-88页 |
2.生殖支原体 | 第88-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