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上篇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 | 第10-38页 |
第一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研究 | 第11-30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实验材料 | 第13-17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13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13-16页 |
2.2.1 常用试剂 | 第13-14页 |
2.2.2 酶与生物学制剂 | 第14-15页 |
2.2.3 缓冲液与变性液 | 第15-16页 |
2.3 主要设备及仪器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3.1 PBMC的分离 | 第17页 |
3.2 总RNA的提取 | 第17页 |
3.3 cDNA的合成 | 第17-18页 |
3.4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18页 |
3.5 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18页 |
3.6 结果判断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结果 | 第19-27页 |
4.1 正常组和病员组各种细胞因子mRNA的水平 | 第19-21页 |
4.2 SLE患者与正常人间各类细胞因子表达的比较 | 第21-26页 |
4.2.1 IL-2 | 第21-22页 |
4.2.2 IFNγ | 第22页 |
4.2.3 IL-6 | 第22页 |
4.2.4 IL-10 | 第22页 |
4.2.5 IL-4 | 第22页 |
4.2.6 IL-2R | 第22-26页 |
4.3 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 | 第26-27页 |
第五节 讨论 | 第27-30页 |
5.1 检测方法的选择 | 第27页 |
5.2 检测自然状态下细胞因子表达的必要性 | 第27页 |
5.3 SLE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异常的意义 | 第27-29页 |
5.4 IL-2R变化的提示 | 第29页 |
5.5 检测结果的临床用途 | 第29页 |
5.6 涉及细胞因子变化的几种可能性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 | 第30-33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30页 |
第二节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第三节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第四节 结果 | 第30-32页 |
第五节 讨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下篇 文献综述 | 第38-60页 |
第一章 细胞因子与皮肤病 | 第39-55页 |
第二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 第55-60页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