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絮凝剂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12-14页 |
2 絮凝剂的种类 | 第14-18页 |
·无机絮凝剂 | 第14-15页 |
·无机低分子絮凝剂 | 第14页 |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 第14-15页 |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第15-16页 |
·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第15-16页 |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第16页 |
·微生物絮凝剂 | 第16-17页 |
·复合絮凝剂 | 第17-18页 |
3 絮凝机理 | 第18-24页 |
·去水化作用 | 第20页 |
·高分子絮凝剂电荷中和作用 | 第20-22页 |
·高分子絮凝剂架桥絮凝机理 | 第22-24页 |
4 聚合方式 | 第24-28页 |
·水溶液聚合 | 第24页 |
·悬乳液聚合 | 第24-25页 |
·反相乳液聚合 | 第25页 |
·微乳液与微乳液聚合 | 第25-26页 |
·反相微乳液聚合 | 第26-28页 |
5 聚合机理 | 第28-33页 |
·链引发 | 第28页 |
·链增长 | 第28-30页 |
·链终止 | 第30页 |
·链转移 | 第30-31页 |
·引发剂的选择 | 第31-33页 |
·无机引发剂 | 第31页 |
·有引发剂 | 第31-32页 |
·过渡金属化合物引发体系 | 第32页 |
·双官能度引发体系 | 第32页 |
·其它引发体系 | 第32-33页 |
6 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及创新 | 第33-34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33页 |
·课题的内容 | 第33页 |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33-34页 |
7 PAM 的合成 | 第34-58页 |
·丙烯酰胺与DMC 阳离子单体共聚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 第34-40页 |
·聚合反应 | 第34-35页 |
·试验结果及讨论分析 | 第35-40页 |
·丙烯酰胺与DAC 共聚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 第40-48页 |
·聚合反应 | 第40-42页 |
·试验结果及讨论分析 | 第42-48页 |
·有机引发剂制备聚丙烯酰胺 | 第48-55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试验结果及讨论分析 | 第49-55页 |
·产物的表征 | 第55-58页 |
·丙烯酰胺与DMC 阳离子单体共聚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 第55页 |
·丙烯酰胺与DAC 阳离子单体共聚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 第55-56页 |
·有机引发剂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 第56-58页 |
8 产品的应用 | 第58-66页 |
·实验仪器及样品 | 第58页 |
·步骤 | 第58页 |
·污泥脱水性能分析方法 | 第58-59页 |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 | 第58-59页 |
·上清夜浊度、COD 测定 | 第59页 |
·样品 | 第59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9-66页 |
·样品进行污泥脱水实验COD 与浊度比较 | 第59-62页 |
·样品进行污泥脱水实验脱水后污泥滤饼的含水率 | 第62-66页 |
9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页 |
·建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