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分析 | 第14-22页 |
(一) 家庭暴力的界定 | 第14-18页 |
1. 国际组织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的阐释 | 第14-15页 |
2. 相关国家对家庭暴力的界定 | 第15-16页 |
3. 我国对家庭暴力的界定 | 第16-17页 |
4. 本文对家庭暴力的界定 | 第17-18页 |
(二) 家庭暴力的特征 | 第18-22页 |
1. 家庭暴力的主体:家庭成员 | 第18-19页 |
2. 家庭暴力的客体:婚姻家庭关系 | 第19页 |
3. 家庭暴力的主观方面:故意 | 第19页 |
4. 家庭暴力的客观方面:方式多样、环境不限和伤害程度采最低标准 | 第19-22页 |
二、和谐社会背景下反家庭暴力的意义 | 第22-28页 |
(一) 反对家庭暴力有助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 第22-25页 |
1. 反对家庭暴力符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 第22-24页 |
2. 反对家庭暴力,有助于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 第24-25页 |
(二) 反对家庭暴力,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 | 第25-28页 |
1. 反对家庭暴力,才能真正地创造和谐家庭 | 第25-26页 |
2. 反对家庭暴力,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 | 第26-28页 |
三、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分析 | 第28-36页 |
(一) 我国现阶段家庭暴力普遍存在 | 第28-29页 |
1. 世界银行对中国家庭暴力的调查 | 第28页 |
2. 国内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调查 | 第28-29页 |
(二) 我国现阶段家庭暴力的成因分析 | 第29-36页 |
1. 国外家庭暴力成因研究的启示 | 第29-31页 |
2. 我国家庭暴力的成因分析 | 第31-36页 |
四、“法德并举”家庭暴力综合防治体系的构建 | 第36-50页 |
(一) 相关国家家庭暴力防治措施的启示 | 第36-39页 |
1. 英国 | 第36-37页 |
2. 日本 | 第37-38页 |
3. 法国 | 第38-39页 |
(二) 构建“法德并举”的家庭暴力综合防治体系 | 第39-50页 |
1. 加强家庭道德和反家庭暴力法制教育 | 第39-41页 |
2. 完善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规范体系 | 第41-46页 |
3. 构筑基层反家庭暴力防线 | 第46-47页 |
4. 编织反家庭暴力的社会网络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