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仿真模型的研究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 第12-14页 |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 第12页 |
·国外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我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第三章 本文所用的建模方法一一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14-17页 |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 第14页 |
·系统动力学研究步骤 | 第14-15页 |
·系统辩识 | 第14页 |
·结构分析 | 第14-15页 |
·模型建立 | 第15页 |
·模拟分析 | 第15页 |
·模型评估 | 第15页 |
·系统动力学建立的原理与原则 | 第15-17页 |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原理 | 第15-16页 |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基本原则 | 第16-17页 |
第四章 仿真实例——六安市概况 | 第17-21页 |
·六安市自然子系统概况 | 第17-18页 |
·自然地理 | 第17页 |
·自然资源 | 第17-18页 |
·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 | 第18页 |
·六安市社会子系统概况 | 第18-19页 |
·人口状况 | 第18-19页 |
·科学技术 | 第19页 |
·六安市主要经济子系统概况 | 第19-21页 |
·农业 | 第19页 |
·林业 | 第19页 |
·畜牧业 | 第19页 |
·工业 | 第19-20页 |
·国民经济 | 第20-21页 |
第五章 六安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分析 | 第21-27页 |
·模型结构和总反馈回路 | 第21-22页 |
·模型结构 | 第21页 |
·模型总体反馈回路 | 第21-22页 |
·模型主要子系统的反馈回路 | 第22-27页 |
·人口子系统 | 第22页 |
·耕地资源子系统 | 第22-23页 |
·种植业子系统 | 第23-24页 |
·畜牧业子系统 | 第24-25页 |
·林业子系统 | 第25页 |
·环境子系统 | 第25-26页 |
·消费子系统 | 第26-27页 |
第六章 六安市农林复合生态模型流程图和方程 | 第27-31页 |
·系统流程图 | 第27页 |
·各子系统主要方程 | 第27-31页 |
·人口子系统方程 | 第27页 |
·耕地资源子系统方程 | 第27-28页 |
·种植业子系统方程 | 第28页 |
·畜牧业子系统方程 | 第28-29页 |
·林业子系统方程 | 第29页 |
·环境子系统方程 | 第29-30页 |
·消费子系统方程 | 第30-31页 |
第七章 六安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模型仿真运行 | 第31-39页 |
·仿真模型基本运行参数 | 第31-33页 |
·人口子系统主要参数 | 第31页 |
·耕地资源和种植业子系统主要参数 | 第31-32页 |
·畜牧业子系统主要参数 | 第32页 |
·林业子系统主要参数 | 第32页 |
·消费子系统主要参数 | 第32-33页 |
·环境子系统主要参数 | 第33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33-36页 |
·模型结构检验 | 第33页 |
·模型历史行为检验 | 第33-35页 |
·模型灵敏度分析 | 第35-36页 |
·模型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6-39页 |
·模型仿真结果 | 第36-37页 |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第八章 六安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实验研究和优化 | 第39-49页 |
·六安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政策实验研究 | 第39-45页 |
·人口政策实验及结果 | 第39页 |
·耕地政策实验及结果 | 第39-42页 |
·畜牧业政策实验及结果 | 第42-44页 |
·林业政策实验及结果 | 第44-45页 |
·政策实验结论 | 第45页 |
·六安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优化 | 第45-49页 |
·优化模型的有关参数及方程 | 第45-47页 |
·优化模型运行结果及分析 | 第47-49页 |
第九章 结语 | 第49-50页 |
附图 | 第50-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详细摘要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