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曲折槽保险机构介绍 | 第9-12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曲折槽机构的现状及前景 | 第12-14页 |
·制式引信产品中曲折槽保险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 第14页 |
·引信曲折槽保险机构的研究情况 | 第14-16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2 曲折槽后坐保险机构解除保险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17-28页 |
·单自由度系统物理模型 | 第17页 |
·曲折槽后坐保险机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7-28页 |
·惯性筒下降阶段受力分析 | 第18-22页 |
·惯性筒下沉运动的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惯性筒上升运动的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三种运动方式对比 | 第26-28页 |
3 曲折槽后坐保险机构解除保险过程数值分析 | 第28-48页 |
·MATLAB软件介绍 | 第28-29页 |
·求解常微分方程所用的数值解法 | 第29-30页 |
·曲折懵后坐保险机构运动过程分析 | 第30-43页 |
·第一段槽起始运动时刻求解和自锁问题讨论 | 第32-33页 |
·惯性筒与导向销的碰撞过程 | 第33页 |
·碰撞理论 | 第33-34页 |
·碰撞后的速度及进入第二段槽的运动状态 | 第34-35页 |
·惯性筒下降运动到解除保险位置时刻的判定 | 第35-37页 |
·惯性筒上升起始时刻的判定 | 第37-38页 |
·惯性筒上升运动过程分析 | 第38-40页 |
·惯性筒上升运动数值解算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曲折槽后坐保险机构运动数值分析 | 第43-48页 |
·机构参数 | 第43-44页 |
·冲击加速度曲线 | 第44-45页 |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45-48页 |
4 曲折槽后坐保险机构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8页 |
·曲折槽后坐保险机构参数灵敏度定义 | 第48页 |
·曲折槽后坐保险机构安全性特点 | 第48-49页 |
·矩形脉冲作用下引信曲折槽机构动力学分析 | 第49-52页 |
·矩形脉冲 | 第49页 |
·矩形脉冲作用下的α-ν关系 | 第49-50页 |
·矩形脉冲α的取值范围 | 第50页 |
·机构最后槽段的运动情况及所能识别的最大速度变化 | 第50-52页 |
·曲折槽段数对解除保险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曲折槽结构参数对解除保险性能的影响 | 第53-57页 |
·预压量λ的影响 | 第54页 |
·惯性筒簧刚度R的影响 | 第54-55页 |
·摩擦系数f的影响 | 第55页 |
·惯性简惯性半径K_0的影响 | 第55-56页 |
·惯性筒质量m的影响 | 第56页 |
·曲折槽倾角α的影响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低发射过载下引信曲折槽后坐保险机构研究 | 第58-62页 |
·迫-6引信在低发射过载下解除保险性能仿真研究 | 第58页 |
·应用于100g发射过载的火箭弹引信曲折槽后坐保险机构设计 | 第58-59页 |
·迫-6引信曲折槽后坐保险机构低过载改进设计跌落安全性计算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6 极低发射过载下引信曲折槽后坐保险机构研究 | 第62-74页 |
·原理设计 | 第62-64页 |
·解除保险运动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4-69页 |
·运动方程建立 | 第64-66页 |
·保险销合件下降运动不自锁的条件 | 第66-67页 |
·判定保险销合件和后坐筒起始运动顺序 | 第67-68页 |
·保险销合件的起始运动时刻 | 第68页 |
·后坐筒触底后的运动状态 | 第68-69页 |
·后坐筒和保险销合件碰撞前保险销合件的位移响应 | 第69页 |
·数值仿真 | 第69-74页 |
·发射时解除保险可靠性仿真 | 第69-70页 |
·勤务处理安全性仿真 | 第70-74页 |
7 结论 | 第74-76页 |
·工作总结 | 第74页 |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A | 第80-81页 |
附录 B | 第81-86页 |
附录 C | 第86-98页 |
附录 D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