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7-22页 |
·电能质量的定义及其指标 | 第17-19页 |
·谐波的危害 | 第19-21页 |
·谐波的治理方法 | 第21-22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史 | 第22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拓扑结构类型 | 第22-27页 |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7-31页 |
·选题意义 | 第27-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单相半桥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研究 | 第31-83页 |
·一种模块化单相航空静止变流器的系统结构 | 第31-32页 |
·单相半桥双降压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 | 第32-34页 |
·主电路拓扑及其特点 | 第32-33页 |
·半周期两态电流滞环控制策略 | 第33-34页 |
·单相半桥双降压式逆变器电感电流连续模态分析 | 第34-39页 |
·电感电流连续时的工作模态分析 | 第34-36页 |
·连续模态仿真验证 | 第36-38页 |
·连续模态实验验证 | 第38-39页 |
·单相半桥双降压式逆变器电感电流断续模态分析 | 第39-50页 |
·电感电流断续的条件 | 第39-41页 |
·电感电流断续时的模态分析 | 第41-44页 |
·电感电流断续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 第44-46页 |
·断续模态仿真验证 | 第46-49页 |
·断续模态实验验证 | 第49-50页 |
·单相半桥双降压式逆变器的单电流检测控制方法 | 第50-59页 |
·采用单电流检测控制方法的必要性 | 第50-51页 |
·单电流检测控制方法的原理 | 第51-55页 |
·单电流检测控制方法的仿真验证 | 第55-57页 |
·单电流检测控制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57-59页 |
·一种提高逆变器外特性的负载电流正反馈控制方法 | 第59-64页 |
·采用负载电流正反馈控制的意义和实现方法 | 第59-61页 |
·负载电流正反馈控制方法的仿真及实验验证 | 第61-64页 |
·单相半桥双降压式逆变器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 第64-78页 |
·电流滞环控制的开关频率 | 第64-67页 |
·开关频率与调制电压频谱的关系 | 第67-69页 |
·开关频率与滞环宽度的选取 | 第69-71页 |
·滤波电感的选取 | 第71页 |
·滤波电容的选取 | 第71-74页 |
·输出滤波器设计步骤及实例计算 | 第74-75页 |
·实验验证 | 第75-78页 |
·样机总体性能指标及实验数据 | 第78-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三章 三相半桥双降压式逆变器 | 第83-114页 |
·一种模块化三相航空静止变流器的系统结构 | 第83页 |
·三相半桥双降压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 | 第83-90页 |
·主电路拓扑及其特点 | 第83-84页 |
·三相控制策略 | 第84-85页 |
·三相半桥双降压式逆变器工作原理的仿真验证 | 第85-88页 |
·三相半桥双降压式逆变器工作原理的实验验证 | 第88-90页 |
·不平衡负载与三相输出电压对称性的关系 | 第90-100页 |
·不同负载下基准电压与输出电压在幅值、相位及THD 上的差别 | 第90-92页 |
·相不平衡负载下三相输出电压幅值、相位的最大不平衡分析 | 第92-96页 |
·线不平衡负载对三相输出电压对称性的影响 | 第96-100页 |
·三相基准电压与三相输出电压对称性的关系 | 第100-105页 |
·三相输出电压对称性对三相基准电压的要求 | 第100-101页 |
·三相基准正弦波发生器 | 第101-104页 |
·阶梯波合成三相基准正弦波发生器减小幅值、相位偏差的方法 | 第104-105页 |
·三相控制参数与三相输出电压对称性的关系 | 第105-109页 |
·三相控制电路参数不对称对三相输出电压对称性的影响 | 第105-108页 |
·三相控制电路参数对三相输出电压不对称性的抑制能力 | 第108-109页 |
·样机总体性能指标及实验数据 | 第109-113页 |
·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四章 航空串联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14-157页 |
·机载非线性负载分析 | 第114-121页 |
·几种典型的机载非线性负载 | 第114-116页 |
·整流电路的谐波分析 | 第116-120页 |
·阻容负载整流电路谐波分析的实验 | 第120-121页 |
·航空串联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工作原理 | 第121-125页 |
·航空串联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结构 | 第121页 |
·基波电流补偿控制策略 | 第121-123页 |
·变频电源谐波抑制原理 | 第123-125页 |
·航空有源电力滤波器有源装置容量分析 | 第125-127页 |
·航空串联混合有源滤波器的关键滤波参数设计 | 第127-133页 |
·无源滤波电容Cf 的设计 | 第127-129页 |
·耦合变压器CT 的设计 | 第129-133页 |
·航空串联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对所用逆变器的要求 | 第133-140页 |
·对逆变器直流侧母线电压的要求 | 第134-138页 |
·对逆变器滞环宽度、及滤波电感的要求 | 第138-140页 |
·航空串联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实时基波检测方法 | 第140-149页 |
·SPASHAPF 的基波电流检测方法 | 第140-142页 |
·基波电流检测中的低通滤波器 | 第142-146页 |
·基波电流检测的硬软件实现 | 第146-149页 |
·航空串联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程应用技术及仿真 | 第149-154页 |
·工程应用中提高电源功率因数的方法 | 第149-150页 |
·航空串联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仿真 | 第150-154页 |
·航空串联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实验验证 | 第154-156页 |
·小结 | 第156-1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7-16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157-159页 |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159-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