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41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8-19页 |
·HESM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特点 | 第19-38页 |
·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研究现状 | 第20-38页 |
·HESM 的特点 | 第38页 |
·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第3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二章 切向磁钢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研究 | 第41-75页 |
·IPMSM 的结构及磁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41-48页 |
·IPMSM 的结构及其参数 | 第41-42页 |
·磁场有限元分析的方法 | 第42-48页 |
·IPMSM 磁钢厚度和气隙磁密的关系 | 第48-52页 |
·IPMSM 磁钢厚度的几何约束条件 | 第48页 |
·气隙δ不变时,磁钢厚度h_m与电机性能的分析 | 第48-51页 |
·IPMSM“聚磁”性质的研究 | 第51-52页 |
·IPMSM 非导磁衬套的研究 | 第52-56页 |
·气隙δ变化时,非导磁性衬套厚度t 和磁钢厚度hm的变化 | 第52-53页 |
·气隙δ恒定时,非导磁衬套厚度t 与气隙磁密B_δ和漏磁Φ_σ的关系 | 第53-54页 |
·磁钢厚度hm恒定时,非导磁衬套厚度t 与气隙δ的关系 | 第54页 |
·非导磁衬套厚度t 恒定时,磁钢厚度h_m气隙δ的关系 | 第54-55页 |
·在保持气隙磁密 B_δ、漏磁Φ_σ不变的情况下,气隙δ、磁钢厚度h_m 和非导磁衬套厚度t 的关系 | 第55-56页 |
·IPMSM 辅助磁极的优化 | 第56-63页 |
·求解模型与磁场分布 | 第56-58页 |
·辅助磁极放置位置的确定 | 第58-60页 |
·辅助磁钢厚度变化对工作气隙磁密的影响 | 第60-61页 |
·引入辅助磁极后,电机磁场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 第61-63页 |
·IPMSM 的优化 | 第63-64页 |
·设计实例 | 第64-74页 |
·RMxprt 软件的介绍 | 第64-65页 |
·极对数P=2 时切向磁钢永磁同步发电机性能的研究 | 第65-73页 |
·极对数对切向磁钢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影响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三章 并列结构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的研究 | 第75-105页 |
·并列结构HESG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75-78页 |
·电机结构 | 第75-77页 |
·工作原理 | 第77-78页 |
·并列结构HESG 中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设计 | 第78-80页 |
·并列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中PMSG 的设计原则 | 第78页 |
·提高PMSG 性能的原理和方法 | 第78-79页 |
·PMSG 结构的选择 | 第79-80页 |
·并列结构HESG 中EESG 的设计 | 第80-87页 |
·EESG 的设计原则 | 第80-81页 |
·EESG 主要尺寸的确定 | 第81-87页 |
·EESG 的空载和负载特性 | 第87-93页 |
·空载特性 | 第87-89页 |
·EESGXad、Xaq、Xσ的计算 | 第89-91页 |
·不同负载时EESG 的负载特性 | 第91-93页 |
·并列结构HESG 运行模态的分析 | 第93-98页 |
·永磁同步发电机和HESG 在If=0 时的外特性 | 第93-94页 |
·并列结构HESG 三种运行模态 | 第94-97页 |
·不同负载情况下三种运行模态的边界线 | 第97-98页 |
·HESG 的三种组合方法 | 第98-101页 |
·PMSG 和EESG 的三种组合方法 | 第98页 |
·励磁电流If的计算方法 | 第98-101页 |
·实例验证 | 第101-104页 |
·空载特性 | 第102页 |
·外特性 | 第102-103页 |
·调节特性 | 第103-104页 |
·样机三种运行模态区域的划分 | 第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四章 磁分路式径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的研究 | 第105-120页 |
·转子磁分路式径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05-109页 |
·转子磁分路式径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的结构 | 第105-107页 |
·磁分路式径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107-109页 |
·磁分流点、磁不分流点及负载平衡点的定义及计算 | 第109-113页 |
·磁分流点、磁不分流点及负载平衡点的定义 | 第109页 |
·磁分流点、磁不分流点的计算 | 第109-112页 |
·负载平衡点的计算 | 第112-113页 |
·磁分路式径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的实验验证 | 第113-115页 |
·空载特性 | 第113-114页 |
·外特性 | 第114页 |
·调节特性 | 第114-115页 |
·短路特性 | 第115页 |
·电机结构的改进 | 第115-119页 |
·减小导磁体间漏磁的方法 | 第115-116页 |
·提高电机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的方法 | 第116-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20-12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0-121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21-122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4-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