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破产重整制度基本理论概述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破产重整的概念及其比较 | 第11-13页 |
一、破产重整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概念之比较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破产法的价值取向变迁――从破产中心主义到重整中心主义 | 第13-15页 |
一、破产制度的价值变迁 | 第13-14页 |
二、传统清算和解制度的缺陷和重整中心主义的兴起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破产重整的特征 | 第15-17页 |
一、重整对象特定化 | 第15-16页 |
二、重整申请主体多元化 | 第16页 |
三、重整申请原因宽松化 | 第16页 |
四、重整目的双重化 | 第16页 |
五、重整参与主体广泛化 | 第16页 |
六、重整程序效力优先化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破产重整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一、营运价值论 | 第17-18页 |
二、社会政策论 | 第18-19页 |
三、利益与共论 | 第19页 |
第二章 我国新破产法中的重整制度评析 | 第19-49页 |
第一节 我国重整制度的立法例选择 | 第19-22页 |
一、现行各国(地区)重整制度立法例概况 | 第19-20页 |
二、我国新破产法立法例之检讨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破产重整的启动准备 | 第22-33页 |
一、原因要件的分析 | 第22-24页 |
二、重整的适用范围 | 第24-26页 |
三、重整申请人 | 第26-29页 |
四、破产重整机关 | 第29-33页 |
第三节 重整计划 | 第33-49页 |
一、重整计划的制定 | 第34-35页 |
二、提交重整计划的期限规定 | 第35-36页 |
三、重整计划的内容 | 第36-37页 |
四、重整计划的表决与通过 | 第37-43页 |
五、重整计划的效力 | 第43-45页 |
六、重整计划的执行 | 第45-49页 |
第三章 我国首例破产重整案例分析 | 第49-56页 |
第一节 基本案情 | 第49-52页 |
一、资不抵债仙琚医院申请破产 | 第49-50页 |
二、收购方看中医院经营许可证 | 第50页 |
三、仙琚医院走上重整之路 | 第50-52页 |
第二节 对案件性质的认定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对本案的评析 | 第53-56页 |
一、仙琚医院重整理论上实现多方共赢 | 第53页 |
二、正确区分和解和重整还存在一定难度 | 第53-54页 |
三、重整成功并不容易 | 第54页 |
四、仙琚医院破产案的示范意义 | 第54-56页 |
第四章 适用重整制度时需注意的问题 | 第56-59页 |
第一节 关于适用重整制度的负面效果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关于法院的强制批准权 | 第57-58页 |
第三节 关于与公司法的协调问题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