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论文

脂肪酸等生物标志物在海洋食物网研究中的应用--以长江口毗邻海域为例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前言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1页
 第一节 海洋食物网的结构功能及研究意义第14-15页
 第二节 食物网的研究方法第15-27页
  一、食性分析第15-16页
  二、稳定同位素分析第16-20页
  三、脂肪酸分析第20-25页
  四、单分子脂肪酸的稳定同位素分析第25-27页
 第三节 国内食物网研究现状第27-29页
 第四节 本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第29-31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和研究背景第31-38页
 一、东海海域的自然环境第31-33页
 二、东海海域的生物资源分布第33-37页
 三、研究背景第37-38页
第三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第38-52页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38-42页
 第二节 元素分析第42页
 第三节 稳定同位素分析第42-43页
 第四节 脂肪酸分析第43-47页
 第五节 单分子脂肪酸稳定同位素分析第47-50页
 第六节 数据处理第50-52页
第四章 东海北部食物网主要生物的脂肪酸及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第52-100页
 第一节 东海北部浮游生物的脂肪酸和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第52-61页
  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元素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第52-55页
  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生物的脂肪酸分析结果第55-59页
  三、小结第59-61页
 第二节 东海北部底栖生物的脂肪酸和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第61-72页
  一、底栖动物的元素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第62-63页
  二、底栖动物的脂肪酸组成第63-70页
  三、小结第70-72页
 第三节 东海北部鱼类的脂肪酸和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第72-86页
  一、东海北部几种主要鱼类的体长和湿重的关系第72-74页
  二、东海北部主要鱼类的元素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第74-76页
  三、东海北部主要鱼类的脂肪酸特征第76-77页
  四、小结第77-86页
 第四节 基于脂肪酸、碳氮稳定同位素的食物网特征第86-95页
  一、东海北部食物网中有机质的来源第86-87页
  二、稳定同位素分析和脂肪酸分析构建食物网的营养级结构第87-89页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第89-91页
  四、基于脂肪酸组成的鱼类摄食关系第91-93页
  五、小结第93-95页
 第五节 个体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第95-100页
  一、体长因素第95-97页
  二、性别因素第97-100页
第五章 GC/C-IRMS技术在东海食物网中的应用第100-108页
 一、食物来源的判别第100-104页
 二、食性转变的判别第104-105页
 三、基于脂肪酸碳同位素的食物链关系第105-107页
 四、脂肪酸分析方法与脂肪酸碳同位素方法结果比较第107-108页
结论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5页
附录第125-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口邻近海域水体及底栖微微型浮游生物研究
下一篇:苏州河上游河岸缓冲带植被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