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习惯法惩戒条约研究--以龙脊十三寨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研究条件 | 第9-10页 |
·回顾 | 第10-11页 |
·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 | 第10-11页 |
·习惯法惩戒条约研究 | 第11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习惯法定义及少数民族习惯法 | 第13-16页 |
·习惯法的定义 | 第13-14页 |
·少数民族习惯法惩戒条约 | 第14页 |
·少数民族习惯法惩戒条约的性质 | 第14-16页 |
3 龙脊壮族十三寨习惯法惩戒条约的主要内容 | 第16-27页 |
·龙脊壮族的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龙胜壮族概况 | 第16页 |
·龙脊十三寨壮族概况 | 第16-17页 |
·壮族习惯法惩戒条约的形成与发展 | 第17-20页 |
·龙脊壮族习惯法惩戒条约的内容 | 第20-24页 |
·保护社会生产生活习惯法 | 第20-21页 |
·维护社会治安习惯法 | 第21-23页 |
·保护人身安全习惯法 | 第23-24页 |
·婚姻家庭习惯法 | 第24页 |
·调解处理与审理 | 第24-27页 |
4 壮族习惯法在社会控制中的特征与功能 | 第27-31页 |
·特征 | 第27-28页 |
·独特性 | 第27页 |
·强制性 | 第27页 |
·稳定性 | 第27-28页 |
·责任与权力的统一性 | 第28页 |
·执行的假设性 | 第28页 |
·功能 | 第28-31页 |
·社会功能 | 第28-30页 |
·规范功能 | 第30-31页 |
5 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互动、调适与审视 | 第31-36页 |
·壮族习惯法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 | 第31-32页 |
·壮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 | 第32-33页 |
·一致性 | 第32-33页 |
·冲突 | 第33页 |
·壮族习惯法与现代国家制定法的互动 | 第33-36页 |
·壮族习惯法对现代国家制定法的补充 | 第33-34页 |
·壮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调适 | 第34-36页 |
6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