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金属酞菁负载化及其可见光敏化降解氯苯酚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酞菁配合物概述第15-59页
   ·酞菁配合物简介第15-18页
   ·酞菁配合物的合成及提纯第18-21页
     ·合成方法第18-20页
     ·提纯方法第20-21页
   ·酞菁配合物的聚集第21-26页
   ·酞菁激发态的光化学性质第26-36页
     ·能量转移过程-光敏化性质第26-34页
       ·单线态氧的性质第26-32页
       ·单线态氧量子产率第32-34页
     ·电子转移过程-氧化还原性质第34-36页
   ·酞菁配合物的固载化研究第36-43页
     ·惰性载体第38-40页
     ·非惰性载体第40-43页
   ·论文研究目标和基本思路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9页
第二章 光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性能评价第59-71页
   ·光催化剂的合成第59-61页
     ·金属酞菁的制备第59-60页
     ·基于金属酞菁改性有机膨润土的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第60页
     ·基于金属酞菁改性有机水滑石的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第60-61页
   ·光催化剂的表征第61-62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ay Diffractometry,XRD)第61页
     ·固体粉末漫反射(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metry,DRS)第61页
     ·比表面积(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BET)第61页
     ·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第61-62页
     ·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第62页
   ·光催化剂的评价第62-69页
     ·单线态氧量子产率的测定第62-66页
     ·吸附等温线第66-67页
     ·光化学反应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第三章 酞菁铝负载有机膨润土可见光敏化氧化取代苯酚第71-90页
   ·前言第71-72页
   ·实验部分第72-73页
     ·原料和试剂第72-73页
     ·复合催化剂的合成第73页
     ·光化学实验和分析过程第73页
   ·结果与分析第73-86页
     ·XRD分析及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第73-76页
     ·吸附等温线第76-78页
     ·光敏化反应第78-79页
     ·AlPc负载量的影响第79-80页
     ·苯酚及2,4,6-三氯苯酚吸附的影响第80-83页
     ·光敏化降解其它取代苯酚第83-84页
     ·循环实验第84-86页
   ·结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第四章 磺化酞菁钯负载有机膨润土可见光敏化降解2,4,6-三氯苯酚第90-108页
   ·前言第90-91页
   ·实验部分第91-92页
     ·原料和试剂第91页
     ·复合催化剂的合成第91页
     ·光化学实验和分析过程第91-92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92页
   ·结果与分析第92-103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92-95页
     ·光敏剂类型及溶液pH的影响第95-97页
     ·光敏剂负载量的影响第97-98页
     ·柱撑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98-101页
     ·循环实验第101-103页
   ·结论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第五章 磺化酞菁钯负载有机水滑石可见光敏化降解2,4,6-三氯苯酚第108-126页
   ·前言第108-109页
   ·实验部分第109-110页
     ·原料和试剂第109页
     ·水滑石及有机水滑石的合成第109-110页
     ·复合催化剂的合成第110页
     ·表征、反应和分析第110页
   ·结果与分析第110-121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110-113页
     ·可见漫反射光谱第113-115页
     ·吸附等温线第115-116页
     ·光敏化氧化三氯苯酚第116-119页
     ·光敏剂负载量的影响第119-120页
     ·循环实验第120-121页
   ·结论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6页
第六章 酞菁铝-杂多酸复合催化剂可见光敏化催化降解氯代苯酚第126-134页
   ·前言第126-127页
   ·实验部分第127-128页
     ·原料和试剂第127页
     ·光化学实验和分析过程第127-128页
   ·结果与分析第128-131页
   ·结论第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4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134-137页
   ·研究结论第134-135页
   ·创新点第135-136页
   ·展望第136-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相关论文情况第137-138页
致谢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苄嘧磺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特性研究及生态学研究
下一篇:典型金属材料大气腐蚀的模拟电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