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 图表目录 | 第11-8页 |
| 目次 | 第8-13页 |
| 1 导言 | 第13-17页 |
|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3页 |
| ·意义 | 第13-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 ·创新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数据处理 | 第15-17页 |
| 2 文献计量学及h指数研究综述 | 第17-28页 |
| ·文献计量学概述 | 第17-18页 |
| ·h指数概述 | 第18-19页 |
| ·近期研究综述 | 第19-28页 |
| ·国外实证研究 | 第19-21页 |
| ·国内实证研究 | 第21-23页 |
| ·相关指数研究 | 第23-25页 |
| ·数学模型研究 | 第25-28页 |
| 3 文科学者的传统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分析 | 第28-43页 |
| ·总体结果 | 第29-31页 |
| ·各学科学者比较 | 第3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4 文科学者的h指数分析研究 | 第43-58页 |
| ·整体比较 | 第47-51页 |
| ·集中趋势 | 第47-48页 |
| ·离中趋势 | 第48-50页 |
| ·整体分布 | 第50-51页 |
| ·高端考查 | 第51-56页 |
| ·集中趋势 | 第51-53页 |
| ·离中趋势 | 第53页 |
| ·分布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5 h指数与传统文献计量学学者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 | 第58-86页 |
| ·h指数与传统文献计量学学者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 第58-75页 |
| ·文学 | 第59-62页 |
| ·历史学 | 第62-65页 |
| ·哲学 | 第65-67页 |
| ·法学 | 第67-69页 |
| ·经济学 | 第69-71页 |
|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 第71-73页 |
| ·小结 | 第73-75页 |
| ·h指数与传统文献计量学学者评价指标关系的微观解释 | 第75-76页 |
| ·h指数与被引次数 | 第75-76页 |
| ·h指数与被引篇数 | 第76页 |
| ·h指数与篇均被引次数 | 第76页 |
| ·h指数的优缺点 | 第76-84页 |
| ·h指数的优点 | 第77-82页 |
| ·h指数的不足 | 第82-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6 h指数数学模型拟合研究 | 第86-104页 |
| ·基于被引篇数和篇均被引次数的h指数数学模型拟合 | 第86-93页 |
| ·基于Lotka定律的h指数数学模型拟合 | 第93-99页 |
| ·h指数数学模型常数项分析 | 第99-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 7 结束语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