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中外死刑特赦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 第10-26页 |
第一节 中国死刑特赦制度之历史沿革 | 第10-19页 |
一、 中国古代的死刑特赦制度 | 第10-15页 |
二、 中国近现代的死刑特赦制度 | 第15-19页 |
第二节 世界视野下的死刑特赦制度 | 第19-26页 |
一、 西方国家死刑特赦制度的演变历史 | 第19-20页 |
二、 一些具有代表性国家的死刑特赦制度 | 第20-26页 |
第二章 我国设立死刑特赦制度意义的法理辩析 | 第26-40页 |
第一节 我国设立死刑特赦制度的正当性分析 | 第26-35页 |
一、 死刑特赦制度可有效减少或限制死刑的适用 | 第26-27页 |
二、 死刑特赦制度可补救法律规定之不足 | 第27-29页 |
三、 死刑特赦制度是解决国内矛盾的必要方式 | 第29-31页 |
四、 死刑特赦制度是解决国际纠纷的有效途径 | 第31-34页 |
五、 死刑特赦制度是促进罪犯向善实现刑罚目的催化机制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我国设立死刑特赦制度负面作用的辩证思考 | 第35-40页 |
一、 死刑特赦制度会否侵害司法独立和三权分立 | 第35-36页 |
二、 死刑特赦制度会否削弱法律权威和刑罚确定性 | 第36页 |
三、 死刑特赦制度会否违反平等原则造成不合理差别待遇 | 第36-37页 |
四、 死刑特赦制度会否引致被害人及家属的私力报复以使司法效果受损 | 第37-38页 |
五、 死刑特赦制度会否助长犯罪人侥幸心理导致刑罚目的难以达成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我国死刑特赦制度之建构 | 第40-49页 |
第一节 设立死刑特赦事务委员会 | 第40-41页 |
一、 我国应设立专门的死刑特赦事务委员会 | 第40页 |
二、 死刑特赦事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应该随机选定 | 第40页 |
三、 死刑特赦事务委员会的监督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人民法院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死刑特赦程序的启动 | 第41-44页 |
一、 我国死刑特赦的启动模式 | 第41-42页 |
二、 死刑特赦的具体启动程序 | 第42-44页 |
第三节 死刑特赦的审查 | 第44-46页 |
一、 审查的主要对象 | 第44-45页 |
二、 咨询的主要对象 | 第45页 |
三、 特赦审查的期限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死刑特赦的决定 | 第46-48页 |
一、 赦免机关应当决定特赦的情形 | 第46-47页 |
二、 赦免机关可以决定特赦的情形 | 第47-48页 |
三、 死刑特赦决定的复核 | 第48页 |
第五节 死刑特赦令的发布 | 第48-49页 |
一、 死刑特赦令的发布主体 | 第48页 |
二、 死刑特赦令的效力 | 第48页 |
三、 死刑特赦令的执行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