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异步电机论文

基于人工免疫的异步电机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第8-11页
     ·异步电机异常检测与故障诊断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页
     ·异步电机异常检测与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第8-11页
   ·故障诊断方法综述第11-14页
     ·基于信号处理的故障诊断方法第11页
     ·基于深知识的故障诊断方法第11页
     ·基于浅知识的故障诊断方法第11-14页
   ·人工免疫系统及其在故障检测与诊断领域的应用第14-17页
     ·人工免疫系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4-16页
     ·人工免疫系统在故障检测与诊断领域的应用第16-17页
   ·人工免疫系统在故障诊断应用中的潜力第17-18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二章 笼型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机理分析第21-35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第21-22页
   ·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故障类型第22-23页
   ·电机故障诊断的几种常用技术第23页
   ·异步电机故障诊断的特点第23-24页
   ·基于振动信号的异步电动机故障诊断原理第24-29页
     ·定子异常产生的电磁振动第25页
     ·气隙不均匀产生的电磁振动第25-26页
     ·转子导体异常引起的电磁振动第26-27页
     ·转子不平衡产生的机械振动第27页
     ·滚动轴承异常产生的机械振动第27-29页
   ·电机振动信号的采集第29-30页
   ·基于定子电流信号的异步电动机故障诊断原理第30-32页
     ·定子电流诊断气隙偏心原理第30页
     ·定子电流诊断转子断条原理第30-32页
     ·定子绕组故障诊断原理第32页
   ·电机定子电流信号采集第32-33页
   ·异步电动机的现代故障诊断方法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免疫系统相关理论及人工免疫算法第35-50页
   ·生物免疫系统第35-39页
     ·生物免疫系统的相关概念第35-36页
     ·生物免疫系统的组成第36-37页
     ·生物免疫系统的结构模型第37-38页
     ·生物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与特性第38-39页
   ·人工免疫网络模型第39-42页
     ·独特型免疫网络模型第40页
     ·多值免疫网络模型第40页
     ·aiNet 免疫网络模型第40-42页
   ·人工免疫算法第42-47页
     ·一般免疫算法第42-44页
     ·免疫遗传算法第44-45页
     ·免疫网络算法第45-46页
     ·模式识别算法第46-47页
   ·人工免疫算法与进化算法第47-48页
     ·免疫算法与遗传算法之间的联系第47-48页
     ·免疫算法与遗传算法的融合第48页
   ·免疫系统和神经网络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基于反面选择算法的异步电机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第50-67页
   ·概述第50页
   ·反面选择原理及其算法第50-54页
     ·免疫系统的反面选择原理和自己-非己识别原理第50-51页
     ·反面选择算法第51-52页
     ·反面选择算法在异步电机故障检测中应用的局限性第52-53页
     ·改进型反面选择算法第53-54页
   ·信号处理方法第54-55页
     ·数据编码第54页
     ·正常工作模式空间串和各种故障模式空间串的定义方法第54-55页
   ·检测器的产生及训练方法第55-56页
     ·匹配规则第55页
     ·检测器的产生第55-56页
     ·检测器约简及聚类训练第56页
   ·基于改进型反面选择算法的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机理第56-57页
   ·笼型异步电动机故障诊断实例分析第57-65页
     ·故障特征量的提取第57-62页
     ·实验仿真研究及结果分析第62-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基于克隆选择原理的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第67-78页
   ·概述第67页
   ·免疫系统的克隆选择原理第67-69页
   ·克隆选择算法第69-70页
   ·基于克隆选择原理的进化学习算法第70-73页
     ·亲和力计算第70-71页
     ·抗体的克隆和变异第71-72页
     ·抗体的刺激和抑制第72-73页
     ·克隆选择及变异进化学习算法第73页
   ·基于克隆选择原理的故障诊断模型第73-74页
   ·笼型异步电动机故障诊断实例分析第74-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致谢第84-8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锂Li1+x(Ni1/3Co1/3Mn1/3)O2+x/2和锰基正极材料Li(Li1/3-2x/3NixMn2/3-x/3)O2的制备与性能
下一篇:江西省寻乌县城南滑坡稳定性影响参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