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前言 | 第8-11页 |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及现状 | 第11-14页 |
·锂离子电池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锂离子电池特点 | 第12-13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4-19页 |
·层状 LiCoO_2 , LiNiO_2 , LiMnO_2 | 第15-16页 |
·Li[Ni_(1/3)Co_(1/3)Mn_(1/3)]O_2 及Li_(1+x)[Ni_(1/3)Co_(1/3)Mn_(1/3)]O_(2+x/2) | 第16-17页 |
·Li[Li_(1/3-2x/3)Ni_xMn_(2/3-x/3)]O_2 | 第17-19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20-25页 |
·引言 | 第20页 |
·碳酸盐共沉淀法工艺流程 | 第20-22页 |
·前驱体合成 | 第20-21页 |
·高温烧成流程 | 第21-22页 |
·硝酸盐合成正极材料流程 | 第22页 |
·AA 电池制作设备与组装 | 第22-23页 |
·设备 | 第22页 |
·AA 电池的组装 | 第22-23页 |
·实验测试仪器 | 第23-25页 |
·正极材料测试仪器 | 第23-24页 |
·电性能测试仪器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 Li_(1+x)[Ni_(1/3)Co_(1/3)Mn_(1/3)]O_(2+x/2)研究 | 第25-38页 |
·引言 | 第25页 |
·前驱体合成研究 | 第25-30页 |
·碳酸盐前驱体的工艺合成 | 第25-30页 |
·正极材料高温合成研究 | 第30-31页 |
·热处理研究 | 第30-31页 |
·烧成制度的确定 | 第31页 |
·正极材料晶体结构与电性能测试 | 第31-36页 |
·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正极材料电性能测试 | 第32-36页 |
·Li_(1+x)[Ni_(1/3)Co_(1/3)Mn_(1/3)]O_(2+x/2) 与L333 正极材料性能对比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硝酸盐合成Li[Li_(1/3-2x/3)Ni_xMn_(2/3-x/3)]O_2 研究 | 第38-54页 |
·合成流程 | 第38-40页 |
·高温合成研究 | 第40-43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40-41页 |
·烧成制度 | 第41-43页 |
·正极材料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正极材料电性能测试 | 第44-46页 |
·Li[Li_(0.2)Ni_(0.2)Mn_(0.6)]O_2 合成研究 | 第46-52页 |
·不同锂比对Li[Li_(0.2)Ni_(0.2)Mn_(0.6)]O_2 的电性能研究 | 第46-50页 |
·不同烧结温度对Li[Li_(0.2)Ni_(0.2)Mn_(0.6)]O_2 电性能的研究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Li[Li_(1/3-2x/3)Ni_xMn_(2/3-x/3)]O_2研究 | 第54-63页 |
·引言 | 第54页 |
·前驱体的合成研究 | 第54-55页 |
·高温合成研究 | 第55-59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56-57页 |
·烧成制度 | 第57-59页 |
·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分析 | 第59-60页 |
·正极材料电性能测试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