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

吉林西部受损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方案的仿真优化研究

提要第1-5页
前言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选题意义第8-9页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目的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生态修复研究进展第10-15页
     ·国外研究发展第10-11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1-14页
     ·生态修复研究综述第14-15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论文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17-29页
   ·主要理论基础第17-21页
     ·系统论第17-18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19页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19-20页
     ·恢复生态学第20-21页
   ·主要技术方法第21-29页
     ·3S 集成技术第21-23页
     ·层次分析法第23-24页
     ·系统动力学第24-29页
第三章 吉林西部草地生态环境概况第29-39页
   ·吉林西部草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第29-34页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第29-30页
     ·气象水文第30-31页
     ·地貌第31-32页
     ·土壤第32-33页
     ·植被第33页
     ·地下水资源第33-34页
   ·吉林西部草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第34-35页
     ·人口增长第34页
     ·畜牧业压力第34-35页
   ·吉林西部草地的特点和类型第35-39页
     ·草地特点第35-36页
     ·草地的主要类型第36-39页
第四章 吉林西部草地的时空变化和景观分析第39-53页
   ·研究方法第39-46页
     ·数据来源第39-41页
     ·草地资源的遥感解译第41-43页
     ·解译结果第43-46页
   ·各类草地面积转移情况分析第46-48页
     ·高覆盖草地面积转移情况分析第46页
     ·中覆盖草地面积转移情况分析第46-47页
     ·低覆盖草地面积转移情况分析第47-48页
   ·吉林西部草地的景观分析第48-52页
     ·优势度第48-49页
     ·分离度第49-50页
     ·破碎度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吉林西部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程度诊断和受损分析第53-67页
   ·吉林西部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程度诊断第53-59页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诊断概念第53-54页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诊断途径和方法第54页
     ·吉林西部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综合诊断流程第54-58页
     ·吉林西部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综合诊断结果及分析第58-59页
   ·吉林西部草地生态系统致损因子分析第59-63页
     ·人为干扰第60-61页
     ·自然干扰第61-63页
   ·吉林西部草地生态系统受损机理第63-66页
     ·草地生态系统的逆行演替第63-65页
     ·吉林西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退化机理第65页
     ·草地生态系统受损表征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吉林西部受损草地修复规划的仿真优化研究第67-81页
   ·吉林西部受损草地的改良技术第67-69页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69-76页
     ·建模步骤第70-71页
     ·系统边界的确定第71-72页
     ·变量集第72-73页
     ·建模软件第73页
     ·SD 流程图的绘制第73-76页
   ·大安市受损草地恢复方案的仿真研究第76-80页
     ·方案设计意图及主要参数第76-77页
     ·方案仿真模拟结果和优选第77-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81-84页
   ·主要结论第81-83页
   ·建议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摘要第90-92页
Abstract第92-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地区鹿源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因子分析
下一篇:鉴别自然感染口蹄疫病毒与接种疫苗动物的ELISA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