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微电机论文--控制用微电机论文--步进式微电机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细分驱动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步进电机概述第9页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简介第9-10页
   ·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技术及其发展第10-12页
     ·研究步进电机细分驱动的必要性第10-11页
     ·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技术的发展第11-12页
   ·步进电机的闭环控制方法第12-13页
     ·步进电机的开环和闭环运行特点第12页
     ·步进电机的闭环控制策略第12-13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3-14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课题的研究目的第14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混合式步进电机的原理特性及驱动控制第16-29页
   ·混合式步进电机的结构特点第16页
   ·混合式步进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第16-18页
   ·混合式步进电机的绕组通电方式第18页
   ·混合式步进电机的运行特性第18-21页
     ·静态运行特性第18-20页
     ·步进运行特性第20-21页
     ·连续运转状态第21页
   ·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数学模型第21-24页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磁链和电感第21-23页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数学模型第23-24页
   ·步进电机的驱动技术第24-28页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概述第24-25页
     ·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方式第25-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混合式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技术研究第29-41页
   ·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原理第29-31页
     ·细分驱动原理第29-30页
     ·混合式步进电机的细分控制函数第30-31页
   ·细分驱动对步进电机运行的影响第31-32页
   ·细分驱动的实现第32-34页
   ·步进电机细分非线性分析第34-35页
   ·步进电机细分电流波形的选择及计算第35-36页
   ·细分步距角误差曲线的拟合与修正第36-40页
     ·最小二乘法第37-39页
     ·细分步距角的拟合与修正第39-40页
   ·本章小节第40-41页
第四章 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方法与控制算法的研究第41-51页
   ·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系统第41页
   ·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第41-43页
     ·步进电机的闭环控制第41-42页
     ·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第42-43页
   ·采用模糊自整定PI控制实现的速度闭环控制第43-47页
     ·模糊自整定PI控制器的结构第43-44页
     ·模糊自整定PI控制算法第44-47页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第47-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驱动控制器的硬件设计第51-70页
   ·整体硬件结构第51-52页
   ·单片机控制电路第52-57页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第52-54页
     ·D/A转换电路第54-56页
     ·GAL逻辑综合第56页
     ·MAX232的应用第56-57页
   ·恒流控制电路设计第57-59页
     ·TL494工作原理简介第57-58页
     ·TL494功能实现第58-59页
   ·驱动功放电路设计第59-62页
     ·关于IR2110第59-61页
     ·IR2110的应用第61-62页
     ·主驱动电路第62页
   ·电流反馈电路设计第62-63页
   ·速度检测电路设计第63-66页
     ·光电编码器的选择第63-64页
     ·光电编码器信号的处理电路第64-66页
   ·过流保护电路设计第66页
   ·系统供电电源设计第66-68页
   ·硬件电路抗干扰设计第68-69页
     ·元器件布局第68-69页
     ·电路板布线第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驱动控制器的软件设计第70-75页
   ·概述第70页
   ·驱动器各模块软件的开发第70-73页
     ·主程序设计第70-71页
     ·中断服务程序第71页
     ·转速测量程序第71页
     ·模糊自整定PI控制算法第71-72页
     ·细分驱动程序第72-73页
   ·软件设计的抗干扰措施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七章 驱动控制器调试与结果分析第75-80页
   ·概述第75页
   ·驱动器调试及结果分析第75-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课题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第80-81页
   ·论文创新点第81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分离对映体的研究
下一篇:不同添加剂对圆柱形锌镍电池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