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HPC中光互连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6页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第7页
   ·HPC 中的电互连第7-9页
     ·技术限制第7-9页
     ·体系结构限制第9页
   ·HPC 中的光互连第9-15页
     ·光互连网络拓扑结构第9-11页
     ·主要贡献第11-12页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光互连技术展望第14-15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15-16页
第二章 RTOIN 体系结构第16-30页
   ·体系结构概述第16页
   ·拓扑第16-18页
     ·计算节点第17-18页
     ·交换节点第18页
   ·波长分配第18-19页
     ·本地通讯波长分配第18-19页
     ·远程通讯波长分配第19页
   ·消息路由第19-24页
     ·本地通讯第20页
     ·远程通讯第20-21页
     ·多路访问协议第21-24页
   ·路径多样性第24页
   ·互连属性第24-26页
     ·节点度第24页
     ·网络直径第24-25页
     ·对分宽度第25页
     ·平均消息距离第25-26页
   ·与其他网络的比较第26-29页
   ·结论第29-30页
第三章 LROIN 体系结构第30-38页
   ·体系结构概述第30页
   ·拓扑第30-31页
     ·计算节点第31页
     ·交换节点第31页
   ·波长分配第31-32页
     ·本地通信波长分配第32页
     ·远程通信波长分配第32页
   ·消息路由第32-33页
     ·本地通信第32页
     ·远程通信第32-33页
     ·多路访问协议第33页
   ·路径多样性第33页
   ·互连属性第33-35页
     ·节点度第33-34页
     ·网络直径第34页
     ·对分宽度第34页
     ·平均消息距离第34-35页
   ·与其他网络的比较第35-36页
   ·结论第36-38页
第四章 RTOIN 光设计方法与性能评估第38-47页
   ·结构设计第38-39页
   ·模拟方法第39-41页
     ·光包模拟及设置第39-41页
   ·性能评估第41-45页
     ·延迟第41-45页
   ·结论第45-47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47-49页
   ·主要贡献第47页
   ·未来工作第47页
   ·总结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8页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负载均衡的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路由研究
下一篇:光传输设备中采用Clos交叉矩阵的保护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