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负载均衡的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路由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传感器网络的起源和发展第7-8页
   ·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第8-10页
     ·传感器网络模型第8页
     ·传感器网络节点结构和协议栈第8-10页
   ·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第10-12页
   ·传感器网络与 Ad Hoc 网络的区别第12-13页
   ·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论文内容及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第15-23页
   ·路由协议设计分析第15-18页
     ·路由协议设计目标第15页
     ·路由协议设计挑战第15-16页
     ·路由协议的特点第16-17页
     ·路由协议设计分析第17页
     ·路由协议分类第17-18页
   ·经典路由协议第18-23页
     ·FLOODING第18页
     ·DD第18-19页
     ·LEACH第19-20页
     ·TTDD第20页
     ·GPSR第20-21页
     ·Random Walking第21页
     ·TEEN第21-22页
     ·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能量有效的路由协议设计分析第23-27页
   ·传感器网络中能量有效路由分析第23-24页
     ·节点能耗第23页
     ·路由协议能耗第23-24页
   ·全局属性与局部属性分析第24-25页
   ·负载均衡分析第25-26页
     ·负载均衡与最佳路径第25页
     ·实现负载均衡的方式——多路径传输第25-26页
   ·地理位置意识路由分析第26-27页
第四章 基于距离成本的能量有效的路由协议第27-35页
   ·协议运行环境分析第27-30页
     ·前提条件第27页
     ·网络模型第27-28页
     ·相关定义第28-30页
   ·协议实现第30-35页
     ·兴趣广播第30-32页
     ·数据发送第32-34页
     ·DCEP 协议的优势第34-35页
第五章 基于计时器的路由恢复技术与仿真第35-47页
   ·路径维护分析第35页
   ·故障节点监测第35-37页
     ·现有监测方式第35-36页
     ·计时器监测-TBA第36-37页
   ·路径维护第37-38页
   ·仿真与分析第38-47页
     ·仿真模型与仿真环境第38-40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0-47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47-49页
   ·本文主要贡献第47页
   ·有待进一步工作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研究成果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los交叉矩阵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HPC中光互连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