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研究概述 | 第9-2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旅游资源研究视角的拓展 | 第9页 |
·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繁荣 | 第9-10页 |
·旅游空间竞争策略的兴起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2-18页 |
·综合评论 | 第18-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9页 |
·研究目的、思路、方法 | 第19-24页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理论支撑 | 第21页 |
·研究意义与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资料收集与分析 | 第23页 |
·研究不足 | 第23-24页 |
第2章 案例地概述 | 第24-36页 |
·案例地选择的依据 | 第24页 |
·案例地概况 | 第24-30页 |
·区位与历史 | 第24-27页 |
·旅游发展概况 | 第27-30页 |
·案例地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竞争力基本分析 | 第30-35页 |
·西安旅游资源分类与空间布局 | 第30-34页 |
·西安主要区县旅游竞争力基本分析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旅游地空间竞争搭便车形成机理分析 | 第36-47页 |
·非均衡性竞争形成的因素 | 第36-37页 |
·搭便车行为及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搭便车行为表现 | 第37-38页 |
·客源市场搭便车的形成机理 | 第38-39页 |
·搭便车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39-44页 |
·实例分析:华清池景区在国际市场上的搭兵马俑景区便车的分析 | 第44-46页 |
·兵马俑景区简介与旅游发展概况 | 第44页 |
·华清池景区简介与旅游发展概况 | 第44-45页 |
·两者之间搭便车分析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旅游地空间竞争竞合策略形成机理分析 | 第47-57页 |
·形成机理 | 第47页 |
·模型建立 | 第47-54页 |
·实例:碑林与城墙的竞合分析 | 第54-56页 |
·碑林景区以及旅游发展简介 | 第54-55页 |
·西安城墙旅游发展概况 | 第55页 |
·两个景区的空间竞争分析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基于空间策略的西安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措施 | 第57-64页 |
·旅游景点层级有序开发 | 第57-58页 |
·鼓励和支持共赢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 | 第58-59页 |
·区内条块整合与参与区域合作 | 第59-60页 |
·利用大型事件,实现竞合 | 第60-62页 |
·提高整体实力,实现全局共赢 | 第62页 |
·进行区域与产品优化组合,实现集群发展 | 第62-64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