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增温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泥炭地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引言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3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5-17页
        1.1.1 选题背景第15-17页
        1.1.2 选题意义第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第17-31页
        1.2.1 土壤N_2O排放研究进展第17-22页
        1.2.2 土壤NOx排放研究进展第22-26页
        1.2.3 湿地生态系统的氮循环第26-28页
        1.2.4 增温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第28-29页
        1.2.5 冻融作用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第29-30页
        1.2.6 氮可利用性变化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第30-31页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第31-33页
        1.3.1 研究内容第31-32页
        1.3.2 技术路线第32页
        1.3.3 创新点第32-33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33-35页
    2.1 地形地貌第33页
    2.2 气候状况第33-34页
    2.3 土壤特征第34页
    2.4 植被类型第34-35页
第三章 增温对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_2O排放的影响第35-6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6-39页
        3.1.1 样地的选择和实验布置第36-38页
        3.1.2 野外观测方法第38页
        3.1.3 统计分析第38-39页
    3.2 增温对环境因子的影响第39-45页
        3.2.1 增温对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影响第39-43页
        3.2.2 增温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第43-44页
        3.2.3 增温对融深的影响第44-45页
    3.3 增温对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_2O排放的影响第45-54页
        3.3.1 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_2O排放的季节变化特征第45-52页
        3.3.2 增温对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_2O排放的影响第52-54页
    3.4 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_2O排放通量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第54-58页
    3.5 讨论第58-61页
        3.5.1 增温对环境因子的影响第58页
        3.5.2 增温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第58-61页
    3.6 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增温对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O排放的影响第63-7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4.1.1 样地选择和布置第64页
        4.1.2 野外观测和计算方法第64-65页
    4.2 增温对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O排放的影响第65-72页
        4.2.1 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O排放的季节变化特征第65-70页
        4.2.2 增温对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O排放的影响第70-72页
    4.3 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O排放通量的环境影响因子第72-75页
    4.4 讨论第75-76页
    4.5 小结第76-79页
第五章 冻融环境下氮可利用性变化对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_2O排放的影响第79-95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0-84页
        5.1.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第80-81页
        5.1.2 培养实验的设置第81-82页
        5.1.3 气体测定与分析第82-83页
        5.1.4 土壤样品的分析第83页
        5.1.5 数据与统计分析第83-8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84-90页
        5.2.1 冻融作用下N_2O排放动态第84页
        5.2.2 冻融作用下 N_2O 排放通量对铵态氮输入的响应第84-86页
        5.2.3 冻融作用下N_2O排放对硝态氮输入的响应第86-88页
        5.2.4 冻融作用下土壤性质变化第88-90页
    5.3 讨论第90-93页
        5.3.1 融化过程中N_2O的排放第90-91页
        5.3.2 氮可利用性变化对N_2O排放的影响第91-92页
        5.3.3 冻融作用和氮可利用性变化的交互作用对N_2O排放的影响第92-93页
    5.4 小结第93-95页
第六章 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_2O排放对氮可利用性变化的响应特征第95-101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96-97页
        6.1.1 实验方法第96-97页
        6.1.2 统计分析第97页
    6.2 结果分析第97-100页
        6.2.1 不同氮可利用性变化下N_2O释放速率第97-99页
        6.2.2 不同氮可利用性变化下N_2O累积排放量第99-100页
    6.3 讨论第100页
    6.4 小结第100-10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1-105页
    7.1 主要结论第101-104页
        7.1.1 增温对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_2O排放的影响第101-102页
        7.1.2 增温对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O排放的影响第102-103页
        7.1.3 冻融环境下氮可利用性变化对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_2O排放的影响第103页
        7.1.4 多年冻土区泥炭地N_2O排放对氮可利用性变化的响应特征第103-104页
    7.2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35页
作者简历第135-137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经济的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兼以美国为例的实证分析和启示
下一篇: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VaR方法在房地产市场风险度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