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引言 | 第9-11页 |
二、关于我国证券交易所组织形态分析和思考 | 第11-16页 |
(一) 关于我国证券交易所组织形态之分析 | 第11-14页 |
1、法律规定模糊不清,定位不明 | 第11-12页 |
2、学者莫衷一是,广泛质疑 | 第12-13页 |
3、名不副实:实际运营管理与“会员制”规定的矛盾 | 第13-14页 |
4、小结 | 第14页 |
(二) 前景思考:我国证券交易所对于会员制与公司制组织形态之取舍 | 第14-16页 |
1、学者观点 | 第14-15页 |
2、笔者观点 | 第15-16页 |
三、会员制并不适合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方向 | 第16-23页 |
(一) 我国不存在会员制交易所产生的土壤 | 第16-18页 |
1、我国没有必要重回会员制产生起点 | 第16页 |
2、会员垄断利益不被允许在我国存在 | 第16-18页 |
(二) 会员制的固有弊病难以克服 | 第18-22页 |
1、会员制交易所的固有弊病 | 第18-21页 |
2、会员制固有弊病难以克服 | 第21-22页 |
(三) 小结 | 第22-23页 |
四、我国交易所公司化改造的优势和意义 | 第23-33页 |
(一) 交易所“公司化”的含义和内容 | 第23-25页 |
1、“公司化”(或“非互助化”)的含义及本质 | 第23-24页 |
2、公司化改制的阶段类型与具体内容 | 第24页 |
3、公司化后的“会员”词义 | 第24-25页 |
(二) 公司制的优势 | 第25-29页 |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交易所决策效率 | 第25页 |
2、减少会员过度控制,建立交易所最佳利益导向模式 | 第25-26页 |
3、便于筹集资金、兼并联合,形成规模经济 | 第26-27页 |
4、其他 | 第27-29页 |
(三) 我国交易所公司化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9-32页 |
1、必要性分析 | 第29-31页 |
2、可行性分析 | 第31-32页 |
(四) 小结 | 第32-33页 |
五、我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改造的制度安排 | 第33-39页 |
(一) 公司化改造的立法完善和产权安排 | 第33-34页 |
1、确立公司制交易所的法律依据 | 第33页 |
2、明确界定所有权属 | 第33-34页 |
(二) 公司制交易所的利益冲突和自律监管 | 第34-37页 |
1、利益冲突 | 第34-35页 |
2、自律监管 | 第35-37页 |
(三) 公司制交易所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政府监督 | 第37-39页 |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37-38页 |
2、政府监督的调整 | 第38-39页 |
六、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