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中国兰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中国兰种子无菌育苗 | 第10-11页 |
·中国兰茎尖、芽组织培养研究 | 第11-12页 |
·中国兰根状茎的组培研究 | 第12页 |
·中国兰花梗的组织培养研究 | 第12页 |
·中国兰其它外植体的组培研究 | 第12页 |
·植物组织培养褐化问题的研究概况 | 第12-20页 |
·褐化现象 | 第12-13页 |
·褐变机理 | 第13页 |
·影响褐化的因素 | 第13-17页 |
·控制褐化的方法 | 第17-20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0-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主要仪器及药品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不同生长环境的外植体的褐化情况 | 第20-21页 |
·外植体取材月份对褐化的影响 | 第21页 |
·花梗成熟度度对褐化的影响 | 第21页 |
·不同材料部位、大小及摆放方式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 第21页 |
·外植体切口封闭对褐化的影响 | 第21页 |
·不同吸附剂对褐化的影响 | 第21页 |
·不同抗氧化剂对褐化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不同的基础培养基与激素组合对褐化的影响 | 第22-23页 |
·Fe盐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 第23页 |
·热激处理对褐化的影响 | 第23页 |
·暗培养对褐化的影响 | 第23-24页 |
·培养条件 | 第24页 |
·试验结果观察与数据统计分析 | 第2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4-38页 |
·不同生长环境下外植体的褐化情况 | 第24-25页 |
·取材月份对褐化的影响 | 第25-27页 |
·花梗成熟度对褐化的影响 | 第27页 |
·材料部位、大小及摆放方式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 第27-29页 |
·切口封闭对褐化的影响 | 第29-30页 |
·吸附剂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抗氧化剂对褐化的影响 | 第31-34页 |
·不同基础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褐化的影响 | 第34-36页 |
·Fe盐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 第36页 |
·热激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暗培养时间对褐化的影响 | 第37-38页 |
5 讨论 | 第38-43页 |
·不同生境、月份、成熟度的外植体对褐化的影响 | 第38-39页 |
·外植体部位、节数、大小及摆放方式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 第39-40页 |
·切口封闭对褐化的影响 | 第40页 |
·吸附剂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抗氧化剂对褐化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基础培养基及激素组合对褐化的影响 | 第42页 |
·Fe盐、热激、暗培养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6 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图版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