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导论 | 第9-31页 |
·选题依据 | 第9-11页 |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 第9页 |
·适应国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 第9-10页 |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10-11页 |
·新形势下扩大大学生竞技体育交流的需要 | 第11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26页 |
·关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关于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关于体育社团的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先前研究的不足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6-28页 |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8-29页 |
·本文结构的说明 | 第29-31页 |
2、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理论研究 | 第31-46页 |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理论研究 | 第31-38页 |
·高校竞技体育的业余性质 | 第31-32页 |
·高校竞技体育的高水平 | 第32-33页 |
·高校竞技体育的普及与提高 | 第33-34页 |
·高校竞技体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 第34-36页 |
·高校竞技体育在我国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 第36-37页 |
·高校竞技体育的新界定 | 第37-38页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理论研究 | 第38-46页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定义 | 第38-39页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应具有的属性 | 第39-41页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组织机构与职能 | 第41-43页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的管理制度 | 第43-44页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在社会转型期的作用 | 第44-46页 |
3、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 | 第46-78页 |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发展历史沿革 | 第46-49页 |
·1949——1956 年 | 第46页 |
·1957——1985 年 | 第46-47页 |
·1986——1997 年 | 第47-48页 |
·1998——2006 年 | 第48-49页 |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 | 第49-63页 |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的组织机构 | 第50-61页 |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政策法规建设 | 第61-63页 |
·现阶段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3-73页 |
·高校竞技体育定位尚不明确 | 第64-65页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与教育部职权关系、角色定位尚不明确 | 第65-67页 |
·对今后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模式认识尚不清晰 | 第67-68页 |
·行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尚不健全,不完善,操作随意性较大 | 第68-69页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与单项运动分会职能错位 | 第69-71页 |
·与专业性体育组织极少联系,自成体系 | 第71-72页 |
·经费来源渠道少,自我造血功能不足 | 第72-73页 |
·现阶段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特征 | 第73-78页 |
·组织目标的政绩化 | 第73-74页 |
·组织机构的政府选择化 | 第74页 |
·法人治理结构虚拟化 | 第74-75页 |
·管理方式行政化 | 第75-76页 |
·职能的分散与垄断化 | 第76-77页 |
·自成体系闭合化 | 第77-78页 |
4、影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78-83页 |
·传统观念和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 | 第78-79页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职能定位不准,与政府关系不顺 | 第79-80页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能力建设滞后,社团化进程缓慢 | 第80-81页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社会合法性不足,难以得到社会的支持 | 第81-83页 |
5、国外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特点 | 第83-100页 |
·国外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 | 第83-85页 |
·政府主导型的管理体制 | 第84页 |
·社会主导型的管理体制 | 第84页 |
·政府与社会结合型的管理体制 | 第84-85页 |
·部分国家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特点 | 第85-96页 |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 | 第85-90页 |
·加拿大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 | 第90-91页 |
·日本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 | 第91-96页 |
·国外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对我们的启示 | 第96-100页 |
·坚持高校竞技体育的业余性质 | 第96-97页 |
·理清大学生体育协会与教育部关系,明确其职责定位 | 第97-98页 |
·健全大学生体育协会各级组织机构 | 第98页 |
·完善大学生体育协会行业管理的规章制度 | 第98页 |
·明确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内部的职责分工 | 第98-99页 |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 第99-100页 |
6、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目标模式 | 第100-112页 |
·改革、发展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动因 | 第100-105页 |
·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发展转型,建立“善治”治理模式的要求 | 第100-101页 |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 | 第101-102页 |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 | 第102-103页 |
·与国际接轨,走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需要 | 第103-104页 |
·新形势下高校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 第104-105页 |
·改革、发展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总体思路与目标模式 | 第105-112页 |
·改革、发展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总体思路 | 第105-106页 |
·改革、发展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 | 第106-112页 |
7、新形势下改革发展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主要对策 | 第112-119页 |
·改革、发展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步骤 | 第112-114页 |
·分步走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 | 第112-113页 |
·改革、发展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步骤 | 第113-114页 |
·新形势下改革、发展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主要对策 | 第114-119页 |
·统一认识,明确高校竞技体育的定位及发展目标 | 第114-115页 |
·组建全国和省级高校竞技体育指导委员会 | 第115页 |
·明确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各级组织的职能定位 | 第115-117页 |
·健全、统一高校竞技体育行业管理规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 第117-118页 |
·多元化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 第118-119页 |
8、结论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附件 | 第127-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