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栽培制度分论文

双季稻不同栽培模式氨挥发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引言第11-16页
   ·氮肥的气态损失形式第11-12页
     ·NH_3的挥发损失 #I第11页
     ·植株的N_2挥发损失第11-12页
     ·N_2O的挥发损失第12页
   ·氨挥发的影响因素第12-13页
     ·光照和温度第12页
     ·水分第12-13页
     ·土壤pH值第13页
     ·施肥技术第13页
     ·生育时期第13页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机理第13-14页
     ·CO_2的产生机理第13页
     ·CH_4的产生机理第13-14页
     ·N_2O的产生机理第14页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第14-15页
     ·微生物群体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14页
     ·灌溉与水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14-15页
     ·施肥管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15页
     ·土壤性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15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6-19页
   ·试验设计第16-17页
   ·主要测定项目和方法第17-18页
   ·数据处理第18-1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9-31页
   ·不同栽培模式产量与氮肥利用率比较第19-20页
     ·不同栽培模式产量比较第19页
     ·不同栽培模式氮肥农学利用率与吸收利用率比较第19-20页
   ·双季稻不同栽培模式下稻田氨挥发与pH的动态变化第20-25页
     ·不同栽培模式下稻田氨挥发量的动态变化第20-24页
     ·施肥后不同栽培模式下双季稻田氨挥发累积量动态变化第24页
     ·不同栽培模式下双季稻田氨挥发比例动态变化第24-25页
   ·双季稻不同栽培模式下田间氨态氮与硝态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第25-30页
     ·不同栽培模式下稻田水面氨态氮浓度变化分析第25-28页
     ·不同栽培模式下稻田水面硝态氮浓度变化分析第28-30页
   ·不同栽培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析第30-31页
4 结果与讨论第31-34页
   ·不同栽培模式的氨挥发差异第31-32页
   ·不同栽培模式的水稻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第32页
   ·不同栽培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32页
   ·最佳栽培模式的合理选择和应用第32-34页
参考文献第34-38页
致谢第38-39页
作者简介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节芒再生体系的建立与多倍体的诱导研究
下一篇:栽培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区域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