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节芒再生体系的建立与多倍体的诱导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 芒属植物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芒属植物的简介 | 第10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10-11页 |
·愈伤组织途径的研究 | 第11页 |
·器官发生途径的研究 | 第11-12页 |
2 芒属植物多倍体诱导的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多倍体的特征 | 第12-14页 |
·诱导多倍体的途径 | 第14-18页 |
·多倍体的物理诱导 | 第14页 |
·多倍体的化学诱导 | 第14-16页 |
·多倍体的化学诱导与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 第16-18页 |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 第18-20页 |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 第18-19页 |
·染色体数目鉴定法 | 第19页 |
·形态学鉴定法 | 第19-20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五节芒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1-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材料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植物材料的灭菌 | 第21-22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 第22页 |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 第22-23页 |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 第23页 |
·再生苗的移栽 | 第23-24页 |
·数据计算方法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植物材料的灭菌 | 第24页 |
·不同激素配比对五节芒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4-26页 |
·不同激素配比对五节芒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激素配比对再生苗生根的影响 | 第27-29页 |
·光照强弱对五节芒再生苗移栽的影响 | 第29-31页 |
3. 讨论 | 第31-33页 |
·外植体的选择对五节芒离体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 | 第31页 |
·不同激素对五节芒离体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 | 第31-32页 |
·基因型的差异对五节芒离体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 | 第32页 |
·愈伤组织褐化问题 | 第32-33页 |
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五节芒多倍体诱导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34-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材料 | 第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多倍体的诱导 | 第34-35页 |
·多倍体的鉴定 | 第35-36页 |
·数据计算方法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51页 |
·秋水仙碱的处理浓度和时间对多倍体诱导的影响 | 第36-43页 |
·多倍体的鉴定 | 第43-51页 |
·DNA含量鉴定 | 第43-45页 |
·染色体数目鉴定 | 第45-48页 |
·形态学性状鉴定 | 第48-51页 |
3 讨论 | 第51-53页 |
·诱导材料的选择 | 第51页 |
·秋水仙碱浓度与处理时间的确定 | 第51-52页 |
·多倍体鉴定方法 | 第52-53页 |
·存在的其他问题 | 第53页 |
4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