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交叉韧带易伤动作中下肢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1页 |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 ·前交叉韧带的发生与结构生理 | 第11-14页 |
| ·前交叉韧带解剖特征 | 第11-12页 |
| ·前交叉韧带的血液供应(简称血供)分布 | 第12-13页 |
| ·交叉韧带的神经支配 | 第13-14页 |
| ·前交叉韧带损伤特点 | 第14-15页 |
| ·高发病率 | 第14页 |
| ·非接触型 | 第14页 |
| ·严重影响 | 第14-15页 |
| ·性别差异和年龄特点 | 第15页 |
| ·前交叉韧带的受力 | 第15-17页 |
|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力学机制 | 第17-22页 |
| ·股四头肌收缩力 | 第17-18页 |
| ·膝关节屈角和髌韧带与胫骨纵轴之间的夹角 | 第18页 |
| ·膝关节屈角和前交叉韧带倾斜角及偏向角 | 第18-19页 |
| ·地面反作用力 | 第19-20页 |
| ·腘绳肌收缩力 | 第20页 |
| ·膝关节外翻力矩 | 第20-22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2-32页 |
|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9页 |
| ·实验器材 | 第23页 |
| ·测试动作 | 第23-25页 |
| ·运动学测试 | 第25-27页 |
| ·动力学测试 | 第27页 |
| ·试验现场布置 | 第27-28页 |
| ·测试过程 | 第28-29页 |
| ·数据处理 | 第29-32页 |
| ·运动学数据处理与计算 | 第29-32页 |
| ·膝关节角度的计算 | 第29-30页 |
| ·运动学测试中丢失点的处理 | 第30-32页 |
| ·动力学数据处理与计算 | 第32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32-44页 |
| ·不同动作力学特征 | 第32-40页 |
| ·急停起跳动作 | 第32-35页 |
| ·侧切动作 | 第35-37页 |
| ·急停起跳快速前冲动作 | 第37-40页 |
| ·不同动作对力学指标的影响 | 第40-43页 |
| ·综合分析结果 | 第43-44页 |
| 5 讨论 | 第44-48页 |
| ·性别及动作对地面反作用力的影响 | 第44-46页 |
| ·性别影响 | 第45-46页 |
| ·动作影响 | 第46页 |
| ·性别及动作对膝关节角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性别影响 | 第47页 |
| ·动作影响 | 第47页 |
|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第47-48页 |
| 6 结论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附录 | 第54-55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页 |